读史笔记5:平定叛乱

2023-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白首卧松云

虽然绝大多数节镇归顺了新王朝,但仍有少数特别是在旧王朝名望地位高于赵匡胤的节度使心怀不满,准备反抗。

昭义军(治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在后汉末赵匡胤从军之初,已是郭威的重要部将。后周建立时即升为义成军节度使,自广顺二年(952年)改昭义军节度使,后周太祖末加同平章事为使相,显德元年(954年)七月,又晋升为侍中级使相。

而赵匡胤此时才刚开始受到世宗重用,升为节度使更是在其后的显德四年五月,资历远在李筠之下。

李筠在镇擅权,世宗也只是下诏责问而并不加罪。他自认为“与世宗义同昆弟”,对赵匡胤篡周建宋十分不满。宋太祖建国后,即以升为中书令级使相加以笼络,当遣使告以改朝换代事时,李筠只是在左右极力劝说下才勉强下拜以示归顺,但随即悬挂后周太祖像对之涕泣。

北汉侦知其对宋不满,遂遣密使,与李筠谋共同反宋。宋太祖虽知其谋,还是遣其子李守节规劝而不想用兵,但李筠自以为早年任禁军将领,许多人为其旧部,只要他举起反宋复周大旗,这些人“必倒戈归我”,加上确有一些节度使对赵匡胤篡周不满,认为反宋复周一定会成功。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末,李筠公开反宋,并勾结北汉为援。宋太祖非常重视,随即派在京的禁军最高统帅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率前军进讨。

五月初,又命领兵在河北的殿前都点检、享有“便宜从事”大权的慕容延钊率所部禁军与王全斌所率彰德军(治相州,今河南安阳)节镇军,由东路西进,与石守信等会攻李筠。

五月中旬,又命率重兵在北巡边的侍卫司正长官都指挥使韩令坤率所部屯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以防李筠东下;宋太祖随后又亲征,前往督战,可说是倾全力以讨李筠。李筠所守泽州(今山西晋州),在宋大军围攻十余日后陷落,李筠自杀。潞州随后亦降,泽、潞平。宋太祖改命“义社兄弟”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以镇守新平定的泽、潞地区,并防备北汉的侵扰。

泽、潞的迅速平定,对稳定新政权非常重要。其时,经历与李筠相似的节度使大有人在,如后汉末即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在郭威建周时立功而建节,不久加升使相,世宗时加升侍中级使相的郭崇,虽在宋朝建立后加升中书令级使相,但郭“崇追感周室,时复泣下”,被认为“有异心”。不过李筠兵败后,郭崇即自成德军(治真定,今河北正定)节镇入朝,以表忠顺。

又如保义军(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郊)节度使袁彦,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时与赵匡胤同时建节,且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地位略高于赵匡胤的殿前都指挥使,“及闻禅代,日夜缮甲治兵”。宋太祖怕他也谋反,任命潘美为监军,其时李筠已败亡,潘“美单骑入城,谕令朝觐,(袁)彦即治装上道”,朝见太祖。此外,如护国军(治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节度使杨承信,“或言其谋反”;义武军(治定州,今河北定州)节度使孙行友“缮治甲兵,将弃其孥,还据山寨以叛”等,说明宋初局势还未完全巩固。

建隆元年九月,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宋,这是一次较李筠反宋更为严重的事件。李重进为后周太祖姊之子,而周世宗本为太祖妻柴氏之侄,后被太祖收为养子,他们与后周太祖的亲疏关系相近,而且李“重进年长于世宗”,后周太祖为避免他死后,李重进可能危及世宗的皇位继承权,因而“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以杜绝李重进可能窥伺帝位之念。

李重进早在广顺二年(952年)就任殿前司正长官都指挥使,其时赵匡胤还只是低级军官。显德元年(954年)正月,世宗即位,李重进即领武信军(治遂州,时属后蜀,今四川遂宁)节度使。高平(今山西高平)之战时,已升任侍卫亲军司次长官马步军都虞候。同年七月,再升为正长官都指挥使,加使相衔,名位远在赵匡胤之上。由于李重进在世宗征讨淮南时,屡败南唐军,南唐以他肤色略黑,惧称他为“黑大王”。世宗末年,与殿前司正长官都点检张永德,同为窥伺帝位者之一。张永德在将吏前常攻击李重进,称他有奸谋,还派亲信向世宗告密。显德四年五月,当李重进以功升为侍中级使相时,赵匡胤才正式升为节度使。当显德六年六月,世宗因病重而罢免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军职,改任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时,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正奉命进攻北汉于百井(今山西太原东北),杀敌二千余。世宗罢免了张永德军职,排除了对少主柴宗训(恭帝)帝位的威胁之后,不久即去世。恭帝即位后,以首相范质为首的顾命大臣,即于七月间将李重进调为淮南节度使,虽仍保留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军职,但使之远离京城,调至后周辖区最南部。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的数日之后,即罢免李重进的军职,改以韩令坤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即请求进京朝觐,这本是地方节度使对新王朝归顺的表达方式,也是赵匡胤所要求的。然而李重进的请求却遭到宋太祖一反常态的拒绝,史称“上意未欲与重进见”,并要翰林学士李昉“善为我辞以拒之”。李重进的进京晋见,何以使得宋太祖如此不安,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李重进历任殿前、侍卫两司长官的时间之久,甚至超过了宋太祖进入殿前司任低级军官以来的时间;而且李重进长期掌握占禁军大部分的侍卫亲军司,宋太祖虽已在登位后即将“义社兄弟”石守信由殿前司调任侍卫亲军司副长官,并将原任侍卫马军、步军两司长官或调离侍卫司,或明升暗降为侍卫司次长官,但新任马步两司长官仍是原侍卫司高级将领。因此,宋太祖对李重进来京朝觐的动机产生怀疑,害怕李重进来京后可能对新建立的宋王朝产生灾难性的影响。而宋太祖的态度,又使李重进产生了更大的疑惧,因而“愈不自安,乃招集亡命,增陴浚隍,阴为叛背之计”,也可以说李重进的叛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宋太祖促成的。当李筠举兵反宋时,李重进曾派亲信翟守珣前往联系,但翟守珣却向宋太祖告密,此时宋太祖正全力征讨李筠,如果李重进同时反宋,宋太祖将无力应付,于是宋太祖以重金和爵位收买翟守珣,“且令说重进缓其谋,无令二凶并作,分我兵势”(22),李重进中计,遂失去反宋的最好时机。

宋太祖在平定李筠以后,随即以“义社兄弟”韩重赟及亲信罗彦瓌,接替张光翰、赵彦徽为侍卫亲军司马、步二司长官,张光翰、赵彦徽被同时罢免军职后出为节度使,使得侍卫亲军司牢牢地掌握在太祖的亲信手中。

建隆元年九月中旬,宋太祖在做好讨伐李重进的准备以后,遂将李重进由淮南节度使调为平卢(治青州,今山东青州)节度使,又派人赐以“铁券”,铁券可免死罪,但赐于君臣猜疑之际,则更增加了李重进的疑惧,后遂起兵反宋。与征讨李筠不同的是,宋太祖只任命“义社兄弟”石守信和王审琦为南征正副统帅,而原侍卫、殿前两司的高级将领基本上不预征讨,个别的也只是后来在太祖亲征时随行,足见他对李重进在禁军中影响的恐惧。也许是认为石守信等不足震慑叛军,十月下旬,宋太祖下诏亲征。十一月中旬,攻破扬州,李重进全家自杀,淮南平。

半年间,李筠、李重进反宋战事被相继平定,这对新政权的稳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他心怀不满的节度使不得不表示忠于宋王朝。宋太祖进一步采取了削弱各地节度使的职权和兵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杜绝兵变夺权的可能性,使新建的宋王朝避免了可能遭受夭折的命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