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THE BATTER ME@产品lw

利用信息差通过公开数据赚美元的小众细分产品案例

2018-03-10  本文已影响40人  大本说数

今天我会介绍一门生意案例,但我主要想聊的是,如何满足你对一门生意的好奇心。

新世纪以来,很多人都通过互联网赚钱,早的有淘宝开店,近的有知识付费。赚钱的方法很多,除了写在刑法里的路子,最来钱的应该是利用信息差收割

中外贸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其实不止我们在跟外国人做生意时会思前顾后,外国人找中国人做生意也是小心翼翼。今天要讲的故事,就和中外贸易有关。

大概是前几天我看到了一个网站,很有意思。ChinaCheckup是一间澳大利亚人开的网站,它的主营业务是中国公司信用调查。提起话题的那位网友报了一些数据,顿时挑起了我的好奇心。

有一个澳大利亚人做了一个网站,专门提供查询中国公司信用的服务,每个月流量7万多。如果UV是2万,转化率为2%,一个月也能转化400个订单,平均客单价是200美元,一个月收入就是8万美元。

噢,这生意是挺诱人的。他们最便宜的报告129美元,提供了以下服务:

   1. 该公司的公司注册信息

   2. 该公司的公司董事

   3. 该公司的公司持股构成

Emmm……好像还挺专业的?我们再看看高级产品,199美元,附带了更专业的服务:

   4.该公司是否有公司登记信息变更

   5.该公司是否异常经营或违法失信企业

   6.该公司是否拥有外贸许可证

   7.该公司的公司网站是否真实可信

Wow, that's amazing!

如果你懂中文,你可以打开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公司注册信息”。排在首位付费广告栏的大概是天眼查或企查查这类查询公司背景信息的互联网产品。如果你不了解这两家公司,没关系,搜索结果页一定会有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链接,带gov后缀的政府网站。

换言之,只要你懂中文,懂得上网,这些数据你都可以免费获得。可能关于如何背调一家公司有点复杂,一般人不知道方法。天眼查的会员一年360元,省下大量的功夫,国内卖数据从来是轮斤计价。

从免费到美金,信息差的生意如此诱人。

ChinaCheckup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我今天想要讲讲如何满足我对一门生意的好奇心。

要分析一门生意,要从商业逻辑谈起。商业逻辑的根基是需求的确定性和解决方案的稀缺性。因此,分析一门生意的路径也相当简单直接:这门生意卖什么?商品如何获得,成本是多少?商品的顾客是否稀缺,从哪里来?在互联网生意的时代,问题集中点就在于产品和流量。

所以我们先从ChinaCheckup的产品谈起。

ChinaCheckup提供的信用报告,本质上是对免费公开数据的翻译再包装。在他们最贵的报告里,还有对目标公司的实地调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他们网站上下载一份免费的PDF样例。

既然他们的数据大部分是公开免费的,那么产品的成本便来自生产他们的人力。

所以你可以去调查他们的招聘。招聘信息是了解一门生意的简单途径,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他们需要什么人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工作往往是对他们的公司运转是必要的。

通过百度或谷歌,你可以找到这个网站属于一家位于上海的外资企业,属于咨询行业。Linkedin上还能找到老板和工作过的员工。他们在13年下旬就开始尝试这门生意了,在豆瓣上,你还能看到他们在14年和15年发布过招聘帖子。

从招聘信息里,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14年时,招聘的是全职实习生,职位名称是初级分析师。没有明确的薪资范围。工作内容描述宽泛,主要集中在应聘者要有什么素质。

15年时,实习的薪资明确在2600-3500。工作内容变得明确起来,主要集中在应聘者要完成什么任务。

16年时,主要招聘的是英语翻译。

从14年到16年,可以看到这家公司产品的改进:

   1. 通过廉价劳动力完成公开数据的包装;

   2. 确定了文档里的内容,产品内容标准化,工作流程化;

   3. 基础资料积累完成,集中点从数据内容转移到了更良好的英语传达。

顺带一提,他们公司一直保持在1-10人的规模,确实是小而美的生意。

标准化的产品

顾客从哪里来呢?那就得分析一下网站的流量构成了。

我们不可能登陆他们的后台看日志,但网上有很多工具可以让你快速了解一些事情。百度指数和微博热搜都是快速了解当前风向的工具,国内网站可以用爱站或站长之家,自媒体可以用新榜,国外则可以用Alexa、Google Trends、Ahrefs、SimilarWeb……

我们用SimilarWeb查询一下这个网站。SimilarWeb是一家以色列公司开发的网站,他们的定位集中于如何寻找和目标网站相似的网站,在据说集中了5000种不同的数据来源后,数据趋势的准确度是可以接受的。它亦是大量外贸玩家进行来源分析和竞品分析的神器。

目前ChinaCheckup的访客主要由美国、英国、中国、印度和加拿大地区用户构成。日本、德国也在访客前列,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贸易国家。

有意思的是它的流量构成主要来自于自然搜索,占了84.17%的比例。

从左侧可以简单地看到,ChinaCheckup的搜索来路往往来自于诸如hebei jiwu metal group(河北冀物金属国际)或shenzhen rong shi tai electronic.co.ltd这类公司名字搜索词。这些公司的谷歌搜索结果首位往往是AliExpress,阿里速卖通,对外贸有所了解的读者应该清楚。

在研究搜索词,了解用户的原生需求时,最好的方法是研究用户在问什么问题,即“如何、怎么、什么是……”。在英文世界,则是“How to”。

在ChinaCheckup的流量来源里,类似“How to verify china company”,如何验证一家中国公司这种问题是重要的来源。对于这种情况,他们也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例如如何读懂中国公司营业执照这类工具型的文章,去吸引读者。

ChinaCheckup大抵就是如此经营的: 雇佣廉价劳动力从公开渠道收集数据和标准化他们的输出,通过较好的翻译去包装产品和取信客户,通过向会与中国公司产生贸易的人传播工具内容和服务,吸引流量获得交易。

他们的网站最近使用Shopify进行了重构,整个沟通和交易链条都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实现。

他们的生意好吗?

我们在开头通过2%的业界平均转化率预估了大概月均400单的营业额,这是一般的估计。

乐观地说,网站只是一个平台,线下每年在中国产生的大量外贸展会都是这门生意天然的宣传阵地,我们无法估算他们从线下获得的交易。

悲观地说,他们网站的流量大部分从工具内容过来,并非直接抵达产品页,转化率恐怕还要打个折扣。

幸好他们从2016年8月开始提供顾客评论。我们可以通过爬取顾客评论数据去进行一些估计。

评论的数量就和我们预估的不太一样了,从2016年8月到现在一共35个评论,全是五星好评而且没有默认评价,姑且认为他们只放了一部分评价吧。

对ChinaCheckup的调查就到此为止了。

这家公司做的一直是小而美的生意,产品简单,逻辑直接。我认为这个方向其实有很大值得尝试的空间。

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数据一向是论斤卖的。通过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如营业执照检索去吸引流量,再去卖付费的进阶数据和解读服务,仍然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加上推荐用户的鼓励,则是经典的referal增长套路。

这家公司的主要流量构成是工具内容的自然搜索,意味着在付费批量推广方面其实有很大的空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行,开拓非英语国家的市场也有容量。

从国内的大玩家来说,天眼查和企查查本身拥有大量中国公司信用数据,具备天然优势。对外贸易上,阿里巴巴面对外贸客户,也有提供这种增值服务的可行性。

不过从一开始,这篇文章只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从一个小道消息,了解到一门生意。从好奇一门生意,到各链条数据的拆解。

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数据分析入门的道路也就是如何找到这个视角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