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不断地尝试破圈
生活就像一个圆圈,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生活。这个圈,既是归属,也是束缚。
而成长,就需要跳出原来的这个圈,去认识更多原本不认识的事物。
01思想需要一点破圈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无法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但可以从思想上跳脱原有的局限。
最初,我只感觉到自己是个格格不入的人。不爱社交,但却和熟人有说不完的话;内心敏感,明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却被人评价是缺乏自信;思想古怪,常人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我却做不到,比如结婚等等。
在一个狭窄的生活圈里面,我看起来,无疑是个另类。直到我开始一个人旅行的时候,我的认知才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没遇到一个可以点化我的人,除了那些对你说教,还有指指点点的人。
以下的这段旅行故事,让我认识到人与人是可以有差异的,最根本的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当我一个人去了俄罗斯,到达的第一天,在手机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我找了一辆黑车把我从机场拖到了住处。然后,我就一个人出了门,在零下30多度的户外闲逛。但首先要解决手机卡上网的问题,不然可能出了门都没法回去。
看到当地手机运营商的标志,我毫不犹豫地进了店,问店员“Can you speak English?”他回答道:”No。“好吧,可能这样更好一些,因为我的英语也很蹩脚。我打开手机,让他帮我连上WIFI,再打开了翻译软件(当然,这是提前下载好的),开始了中文转俄文,俄文转中文的沟通。
半个小时下来,全程沟通无障碍,成功解决了手机卡上网的问题。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出门了,有了手机导航,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回去的路。
通过这件事,让我自己认识到,社恐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以往的自己是被社恐困住了,但并不代表我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那些认为你不善社交,劝你去改变的人也是一样,都被自己的认知局限给困住了。
我想,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正是旅行让我走出了思想破圈的第一步。
02从行动上破圈
从认知到行动,也需要一个阶段。我总结了一下这个阶段的过程,“迷茫-行动-思考-收获。“
当我意识到我需要改变的时候,我是迷茫的,不知道从何做起。按照别人的经验,或许是看书之类的。但自己并不会马上这样做,这其中需要一个过程。
在我开始写作前,我也尝试看过一些书,但感觉收获并不大。就像看完一本小说,看完了故事情节也就结束了。
当我开始写作后,我一直在不断地输出。但是单向的输出迟早会让自己枯竭的,这意味着,我必须要做出改变,于是我又开始读书。
这次读书,我开始做读书笔记,并将每本书的思考及感悟写下来。如果是技能类的书,我会把书中的重要内容给整理出来,便于自己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会发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上,或许多少会给别人带来帮助。
这样每读完一本书,我发现印象深刻了许多,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这对自己而言,是有很大收获的。
03持续输出,升级破圈
在疫情肆虐的当下,限制了很多人对旅行的向往,几乎是走不出国门了。既然疫情限制了我对旅行的向往,那不如趁着封闭的日子沉淀自己。
写作有4个月了,几乎每天都在烧脑中度过。也正是这样持续输出的过程,让我实现了思想破圈的升级。
凡事都有自己的思考,不会被别人的观点左右。即使一个观点看上去是正确的,我更多的是会思考,这种观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什么样的动机下产生的?它适用于哪个人生的哪个阶段?把它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也许这个观点就不那么正确了。
可以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但必须接受思想的差异。最近发生了一件让我有所感触的事情,现阶段我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成长,别人的事我认为都和我没关系,所以不想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关注。
当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个她认为很有意思的博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了。于是我就说,目前我对别人的生活不感兴趣,我更多的注意力是在我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成长更重要。她说她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支持我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很快,我们双方达成了和解。我说我也不反对你的观点,只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每个人想要的不同罢了。
《月亮与六便士》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很看重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别人是否重视我们对他的看法很重要。如果我们对他的看法没有影响到他,我们就很讨厌他。这正是人类虚荣最痛的创伤。“
就是这样一句话,道理大家都懂,何必去说教呢?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有意义的。
只有不断尝试,才能获得更多的可能。
只有不断破圈,才能获得想要的成长。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
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