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成这样怎么了?
是不是得等到
一座座大厦倾塌
你才有时间坐在废墟上,静看日落
永无止境的劳作
从2016年开始,知识付费开始以每年50%的增速扩张市场,炸出一大批焦虑的人,在各个平台和朋友圈海报里,寻找知识补汤。这片经济飞速发展的土地上,充斥着卯劲往前冲的勤奋工作者。
滴滴发布的《2016年度加班最“狠”公司排行榜》中,京东以23:16的平均下班时间,成为中国最“狠”公司冠军。
一个经常的出现的句式是「XX 大厦的楼深夜还是灯火通明,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努力工作、励志逆袭的故事,总在被歌颂。
不愿意下班的人们,不眠不休地劳动,就像西西佛斯永无止境的劳作,却从未获得内心的满足。
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研发,上班第一天他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就是个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一个月后,他临走时扔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是相当不人道的。”
一直到今年开始,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惊醒了低头看路的人们。
即使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公司文化以加班为荣,同事之间攀比加班,谁越晚走越显得爱岗敬业表现超群,恨不得打地铺睡公司里。
忙是一种惯性,一旦上开始了就很难停止,觉得这个速度的钟摆才是正常的,习惯性加班,习惯性下班还盯着邮箱,习惯性晚睡早起,太过于投入工作,仿佛工作之外的时间是罪恶的,直到精神和身体受不了,最后burn out。
“闲暇“滋养出的真知灼见
傅雷得知儿子傅聪在举办音乐会前,仍维持八小时的练习,在家书中多次劝诫:“孩子,听我们的话,不要在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多留一分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最要紧的是保养身心的新鲜,元气充沛,那么你的演奏也一定会更丰满,更fresh!“
他甚至列举出不少闲书,让傅聪在闲暇之时,多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成为某某家之前,先要学会humain(人性)“,傅雷在家书中写道,也是这一分多保留的元气,让傅聪在钢琴演奏上对于萧邦的诠释享誉全球,轰动一时。
天主教哲学家约瑟夫·皮珀特地写了一本书,来推崇“闲暇”的价值,“在闲暇之中——惟有在闲暇之中,不是在别处——人性才得以拯救并加以保存。”
“我们唯有能够处于真正的闲暇状态,通往‘自由的大门’才会为我们敞开,我们也才能够脱离‘隐藏的焦虑’之束缚”。’隐藏的焦虑‘就是工作世界里那座无法停下的钟摆。
也许忙惯了的你,还在歪着头思考年轻人不是应该走出舒适区的论调,让蔡澜先生在微博上的回答给你脑袋上敲个包。不浪费你太多时间,只有2个字:为何?
“对抗工作那种全然活动性质的观念的,即是闲暇的‘不活动’观念,这种观念强调一种内在的无忧无虑,一种平静,一种沉默。”
在burn out之前,给自己留下”off"键,有意识地追求“闲暇“,正视“闲暇“,研究如何在闲暇中获得内心的平静,保有精神养分的充足,不再陷于工作或所谓的成长,而是认真地考究吃喝玩乐,成为一名“闲学家”。
我国著名“闲学家”黄永玉先生,已经90多岁了,是一个老顽童,武功奇高,游戏人间。他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九十几岁开红色法拉利,写自传体小说,开个人画展。
八十几岁登上《时尚先生》杂志封面,杂志评论:黄永玉不仅玩物玩到癫狂极致,更是玩出豁达心胸。
兴趣广泛、保持好奇心、“研物立志”、思想开放、热爱生活……这些都是闲学家具备的特征。至于具体玩法,那就看你如何释放自己、如何大开脑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