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早教 | 8到底该怎么对孩子说话?
(此文为《给父母的5分钟早教课》第一辑 思路篇 第七章 )
到底该怎么对孩子说话?
大家在逐步开始了解了系统性的早教思路之后,有个更迫切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就是我们到底该如何实践,从而贯彻我们的思路呢?想法开始有了,工具似乎还比较缺少,我们就得掌握一些办法才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也使整个脉络更为清晰。
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孩子性格的养成,其实就来源于他的所见所闻,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他。我们也了解到要培养起孩子内控式行为模式和正确的规则意识,就要学会诱导其进行判断与思考。我们也了解了该从何种方向上对孩子正确的比较、评判、表扬与批评,并且我们要追求形成坦诚的沟通氛围。但问题又来了,我感觉自己的出发点已经都对了,可有时孩子在与我的沟通或对话中,我老感觉他不配合,沟通的结果也未如我所愿,那这个该怎么破呢?
关于跟孩子沟通的语气。这其实又是一堂管理学课程。
管理上,工作中对于管理层给出指令的方式,一般分为命令式和讨论式。前者效率较高,直接追求结果,后者充分发挥民主,提振员工士气与参与感,能够让事情更为周全。两种方式没有优劣之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我们在和孩子说话时,其实也是一样。我们沟通的原则,其实除了之前提到过的就事论事,谈行为而非个性之外。在这里,我们可以再加上第二条沟通原则,叫做严格而友好。很多时候,我们显然不能由着孩子去无理取闹,我们也知道,受到过度宠溺的孩子其实并不快乐,当他们走出家门,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像在家里一样对他们唯命是从,这会导致他将来极大的人际交往问题。所以,追求形成民主家庭氛围的家长,千万不要陷入这种不严格的宠溺误区。
不少家长往往在起初不停的容忍,等到耐心耗尽,又开始大发脾气。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我们应当在错误的行为开始时,就非常坚决的进行制止,只要你不是用发泄怒气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可以了。比如说,该吃饭了,但孩子还想骑三轮车,不肯下来。那么这时候你其实不用去管他是否在大吵大闹,直接抱下来就好了。但注意你并不是发怒,而是友善而坚决的行动并对他表示理解与遗憾。
在面对很确定的规则的时候,我们应该直接采用命令式不要去讲过多的理由,没有必要在这种时候还去问“要不要啊”“想不想啊”之类的问题。比方说,你看出他应该去上厕所,那么直接把他带到卫生间,抱到马桶上就好了,不要再问,你想不想上之类的话。当然坚定也有技巧,比如常见的转移注意力。孩子非要玩积木不肯上床睡觉,那我们可以把积木拿走,把玩偶拿给他,告诉他该上床陪玩偶睡觉了。我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坚定不是发脾气式的命令,它完全可以是友善的。
那么,我们何时采用民主式呢?答案是在诱发其思考判断的时候,而且这种思考不要超过他的年龄界限。也不要附加过多对于坏结果的想象,尽量往好的结果去诱导。我们在一起探索蚂蚁搬家的时候,一起讨论怎么才能让家里变漂亮,如何一起把家务做好的时候尽可以去民主。注意在我们希望他对规则与行为的对错诱发思考时,如果孩子还小,没必要去引导式的问结果如何,这是他思考不了的,我们只要引导到他可以理解的当时的感觉与感受上就好了。比如发脾气之后的感受是怎样,感觉像什么等等。
民主沟通不代表事事都要商量。很多事情,吃饭睡觉之类基础规则,就像1+1=2一样不需要解释,除非你是数学家才需要去考虑,我们普通人没必要在上面纠结。很多的时候,我们聪明的孩子其实是在挑战基础规则的错误行为中期待着我们做出坚决的行动,得到制止反而会给他带来安全和信赖感。而我们如果没有做到,则会被其不断的去探索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比如孩子很多的为什么,也会把父母绕进去。当然这里不是指孩子出于求知欲的为什么,而是指孩子纯粹为了问而问。比如一个习惯了吃饭时都要问孩子“现在吃饭了好不好啊”的父母,就有极大的可能被孩子追问,为什么要吃饭啊,因为吃了才有力气啊,为什么要有力气啊,因为要长身体啊, 为什么要长身体啊,周而复始。一次两次可能还是求知,次数多了,你会发现他完全是为了要折腾你玩儿。这就是父母在该坚决的时候不坚决导致的结果了。
下一章,我们探讨下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又该如何与他沟通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