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设计思维?
1、为什么要学习设计思维?
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 1.你开了一家饭店多年,近期顾客越来越少,你想一定是店里的装潢太旧,咬了咬牙花了大价钱装修,结果生意并没有好转。
- 2.你的孩子每天回家都不肯好好写作业,你苦口婆心地劝说,可怎么劝都不听。
- 3.你发现自己的公众号阅读量开始下降,就是从每周一更改成每日一更,可是频繁发文之后,依然没有起色。
- 4.你和女朋友过情人节,按照去年的标准,你买了鲜花礼物,订了豪华酒店的烛光晚餐,可是女朋友却反应平谈,你觉得她没有尊重你的劳动,心中不满。
很多朋友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通常花了大量的力气,结果却非常低效。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这是一个问题,或者这是一个麻烦,我要把它解决",这导致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大多数问题背后都是 ”人的需求" 没有被看到和满足。
说一个案例,美国铁路公司曾经因为火车的乘车体验糟糕而被大众吐槽,为了提高车厢的舒适度,它们聘请了著名的设计咨询公司IDEO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IDEO并没有急着设计车厢, 而是让调查员跟着乘客一起坐火车,几天之后,他们发现所谓的体验糟糕并不是在坐上火车的时刻开始。每一个乘客在上火车之前要经过购票、检票、找月台等8个步骤, 这复杂的过程让大多数人失去脾气。最后,IDEO重整了美铁的票务流程,提高了乘客满意度。
从这个故事里你可以发现,如果一开始只是关注"坐火车的问题"而没有去深究"人的需求",解决问题的方向就会出现偏移。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我们面对的大量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如果有一门学问可以让你了解父母、伴侣、子女、老板、顾客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方案,毫无疑问是我们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学问之一。而这门学问,就是《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就是源自IDEO公司“以用户为中心"理念, 而演化成一套高效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帮助我们探索人的需求,重新定义问题,进行创新、找到方案。这里的设计包含了有形的产品,也包含了无形的服务体验。目前已经风靡各大欧美商学院,而且多家500强公司也奉设计思维为它们的创新方法论,用于处理商业问题之上。
设计思维的用途非常广泛,任何有问题、有需求的地方,都有设计思维的用武之地。斯坦福大学有一门热门的"人生设计课",就是运用设计思维,重新定义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找到更多的可能性,设计出令自己满意的人生。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知道不能固守既有优势,人人都在强调要有用户思维,要懂得创新、要快速迭代。但是究竟什么是用户思维,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快速迭代,没有多少人能够讲清楚。
无论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变化、为了职场上更高效的解决问题、为了提高与家人相处的幸福感、还是为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都不妨跟着我的步伐,一起学习设计思维吧。
2、什么是设计思维?
谈到"设计"这两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你可能想到"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也可能想到"设计师”,他们带着方框眼镜、穿着特别时尚。
如果你不是从事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和"设计“扯不上关系。你可能会说:“我是负责财务的,我不需要设计”、“我是做汽车销售的,我不需要设计。"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你的工作和生活真的不需要用到设计的元素吗?
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思思的小女孩,今年4岁,某天她生病了,妈妈带她到医院,医生要求她去做一次核磁共振(MRI) , 核磁共振的设备是一个巨大的机器, 外观像一个白色的山洞,人要先躺在一个台子上,然后机器会慢慢把你送到洞里。
你可以想象一下,思思先是换上了另一套衣服,接着妈妈将她抱上了一个冷冰冰的台子上,然后陌生的护士用带子固定住身体,不让她乱动。紧跟着机器一启动产生了轰轰轰的噪音,思思感觉自己被缓缓地送进噪音的源头--一个洞。这时候她会感觉到什么?恐惧! 她开始尖叫,挣扎摆脱束缚。妈妈被吓到了,赶紧叫停。思思泣不成声,表示再也不要接近这个 “吃人“ 的机器了。
image.png类似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在美国接近8成的小朋友都需要服用镇定剂才能完成核磁共振的检查。负责生产这台机器的通用电气医疗事业部收到了大量的投诉,于是决定重新 “设计“ 整个体验:他们把机器的外观变成船的样子,房间的墙壁和地板都变成了航海的图像,角落还有放着一个藏宝箱。医生和护士也扮演成船长和水手,他们对小朋友说:”勇敢的水手,我们去探险吧!看看船的那一头有什么?” 把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变成了 “海上探险之旅” 。这个改变带来了积极效果,很多小朋友都愿意主动配合检查,有些人在检查完甚至会问妈妈: “明天可以再来吗?”
image.png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好 "设计" ,它并不是造型或审美的意思,而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
“设计"是基于对潜在需求的洞察,并产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天都在做设计的事情,因为我们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有大量潜在的需求尚未被满足。
“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我们有时候称之为创新、规划、优化、问题解决等等。拿我们开头的例子:
- 如果你是做财务的,优化报销手续的工作流程,就是一项“设计"。
- 如果你是做汽车销售的,为你的潜在客户营造一个良好的试车体验,也是一项"设计"。
就算抛开工作,你在生活中安排一场家庭旅游,或者与男女朋友第一次约会,同样需要"设计",才能让体验达到心中的预期。
既然生活工作中都经常需要设计,那应该怎么做设计呢? 能不能把成功设计背后共同的方法变得更加容易上手呢?
这就需要了解"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套结合创新与分析能力,帮助我们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它不仅适用于设计行业,而且适用于各行各业。90年代顶尖设计公司IDEO将其应用在商业用途, 给苹果、IBM、宝洁等多家500强公司提供了创意方案,比如苹果公司的第一只鼠标、第一台掌上电脑、宝洁的推拉式牙膏盖等等。
在2003年左右, 斯坦福大学和IDEO公司萃取了成功设计背后的原则, 创办了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开始传授"设计思维"课程。
简单来说,课程就是教你如何透过对用户更好的洞察,做出创新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推出后受到商界的高度重视。到了现在,设计思维已经在很多公司大量使用了, 比如谷歌著名的设计冲刺(DesignSprint), 其实就是在五天之内快速走过设计思维的步骤; 或者软件巨头SAP和IBM、日本的松下公司, 都有专门的部门来定制自己的设计思维版本,并且不断地推广。
为什么这么火爆呢?
因为在过去传统商业的思维里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是线性的,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在了“目标"与"成效"。作为解决问题的专业户,咨询公司提供了大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和模型,例如:波特五力模型、KANO模型、SWOT分析法等等,企图通过逻辑和理性来解决一切难题。可惜,逻辑和理性也有自己的边界,在如今用户至上、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
单靠数据和理性分析难以洞察客户的真正需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注 "人" ,"人"才是一切问题的起点和终点。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设计思维"登上历史舞台。如果说传统商业思维是数据驱动的、结构性的思维,那么设计思维则是基于用户本质需求的实践性、本能性的思维。当然, “设计思维" 并不是纯粹凭直觉与灵感行事,而是要找到逻辑和直觉的平衡点。曾为谷歌、微软服务的著名设计师鲍姆加特纳(JuanCarlosBaumgartner)曾大胆预测,未来许多机构及组织都将会以“设计思维"作为重要思考工具,以应对不可预知的复杂问题和挑战。
在中国,我们常提的“互联网思维”也是设计思维在互联网行业的应用,而“产品思维"谈的是设计思维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当然它们和设计思维还是有不一样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和"产品思维“强调的更多是意识层面,而设计思维除了意识层面之外,还提供一套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此外,设计思维除了商业价值外,还有更深层的社会价值层面的产出。
3、如何学习设计思维:设计思维三步法
了解设计思维的用途和背景之后,现在我们来谈谈如何学习设计思维。
市面上教设计思维的课程有很多,你会看到不同企业与大学都有自己的方法论,比如:设计思维五步法、六步法、七步法等等。其实背后的逻辑都是相通的,我们这个课程就会教给你最核心的三个步骤,分别是:用户洞察、方案畅想、原型测试。
- 1、用户洞察设计的出发点不是自己有什么资源、想要什么,而是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后,产生有价值的洞察。
- 2、方案畅想确定用户需求之后,聚焦问题的核心,运用创意来产生大量的想法,并收敛至少数可行的想法。
- 3、原型测试。将创意快速制作原型,一个最小化的可行产品,向用户测试,并得到反馈。
需要提醒的是,这三步骤并不是一次完成的线性过程,通常需要在这三步反复来回,不断迭代更新。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一家知名的服装品牌公司负责校园招聘,想在目前成熟的招聘流程上优化应届毕业生的申请体验,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和毕业生对你们公司的认同感,这三步可能会是:
- 1.用户洞察:深入访谈应聘者,并且自己亲身经历一次招聘环节。从中你了解到这些学生除了关注工作岗位的职责之外,还很在意他们家人、同学对这家公司的评价, 不希望拿到offer时, 身边人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或者说这个公司不够酷。
- 2.方案畅想:几个人头脑风暴出二三十个点子,选了其中一个想法:挑一个中午把学校食堂布置成走秀的T台,让食堂的工作人员也穿上公司时尚服装,并找几个学生做服装展示,吸引注意力。
- 3.原型测试:手边拿张纸画出设想的场景,包括前期宣传、现场服装、食堂布置背景音乐、走秀环节等等。然后找几个目标用户测试这个想法是否对他们有吸引力,得到反馈后进行多次的优化。
这个例子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没关系,很多成功的方案一开始都有一些疯狂,但经过不断的尝试和迭代,最后找到可行的办法。
设计思维的三步骤听起来简单,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警惕三个常见的思维误区:
- 第一个误区:以产品为中心。
比如说:“我们最近开发了一个新的技术,这是对手没有的,我们把它加到现在的产品中吧!“ 这就是典型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总是围绕着这个产品应该是怎么样的,怎么让产品做得更好。但真正决定产品价值的却是客户,我们需要从用户的角度来同理共情,洞察他们的需求。
- 第二个误区:创新即灵感。
你以为创新是灵光乍现,或是天赋,努力是没有用的,要等灵感来找你的那一刻,而那一刻却是不可控的。其实创新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什么天赋,既然是能力,自然就有训练方法。
- 第三个误区:完美主义谬误。
有些人会觉得,我现在这个产品或方案还不够细致,不能给大家看,我还需要这里再修改一下,那里再修改一下。总想要憋出个大招,结果花了过多精力,耽误了时机。其实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你的产品或方案一定有用户不满意的地方,不可能十全十美,与其想着如何不犯错,倒不如加快犯错的速度,从而加快改进的速度。
好啦,总给一下重点内容:
- 1.设计不是象牙塔里少数人的活动,生活工作中到处都需要做设计。
- 2.设计思维就是成功设计背后的思路,谈的是如何透过对用户更好的洞察,做出创新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 3.经过市场验证,设计思维的方法论可以总结成三步,包含了用户洞察、方案畅想、原型测试。
以用户为中心是设计思维的起点。
设计的过程是和用户共同合作、一起创造的过程。
<<<圈外商科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