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2021-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静静不会飞
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发现我自以为的成熟,原来在另一角度是不争的懦弱。
小时候,极喜欢争辩,不仅争对错还要“征服”,必须争得对方心悦诚服自己才能心满意足。后来,随着所谓的成长,秉持着“言多必失”“不与傻瓜论短长”等成熟的信条,奉守“沉默是金”,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之一。
从来理是越辩越明,就算小时候的“好争”现在看来像是“胡搅蛮缠”“得理不饶人”,深思之后我又羡慕曾经的自己——即使稚嫩也在努力地留下声音。而现在的我,仿佛是一台上世纪产的机器人,输出功能已破损。即使在喧嚣嘈杂人群中充满了难以认同的观点,可以真的像个机器人一样面无表情,置若未闻。
最近的例证便是我删除了微博,因为对那些活跃的话语实在难以认同。仔细想来,这就是一种逃避。大多数沉默只会让那些少数活跃者的声音更响亮、观点更加单一,慢慢的“一言堂”风格就这样形成了。
那我要勇敢发声、评论实事吗?让一言堂上可以有多一点多角度的声音?不,我害怕网暴随之而来让我的玻璃心碎成渣渣。我真是个多么普通的大多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