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翻译]
在古代,善于遵循道的人是微妙而深刻的,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因为我无法了解他,我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他非常小心和谨慎,就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一样;他保持警觉,仿佛在防范邻国的袭击;他很恭敬,很庄重,好像要去参加宴会一样;他行动自如,仿佛冰正在慢慢融化;他朴实老实,好像没有加工过的原材料;他心胸开阔,就像一个幽深的山谷;他厚而宽容,像浑水。谁能平息浑浊,逐渐澄清?谁能安静地改变,逐渐展现出活力?那些坚持这种“方式”的人不会自满。正是因为他从不自满,他才能够更新。
[引言]
本章紧随前一章,介绍道的实践者。老子称赞道者“精而深”。他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知道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具体事物。也可以说,这是在教普通人如何掌握和运用“道”。达到“道”的人的精神境界远远超出了普通人所能理解的水平。他们具备谨慎、警惕、严肃、自由、整合、简单、开放和深刻的修养。他们微妙但不明显,含蓄但不暴露,深刻而难以捉摸,在与他人打交道时从不自满或傲慢。在本章中,“掩盖但创造新事物”这四个词有时被翻译为“掩盖但不创造新事物“,从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前者被解释为更新旧事物,而后者则意味着满足于旧事物而不寻求新事物。这本书采用了“覆盖但新形成”这一短语,大致对应于上下文。
【分析】
“道”神秘、深奥、难以捉摸。普通人很难理解“道”的概念,但那些已经达到“道”概念的人显然与世俗世界的人不同。他们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形式。世俗世界的人们有肤浅的欲望和肤浅的自然机制。它们非常浅,一眼就能看到;那些已经达到“道”的人是安静的、隐蔽的、难以辨别的。老子在这里也不情愿地描述了他们,那就是“力量就是宽容”。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镇静技巧和内心活动。从表面上看,它们显得平静而不活跃,但实际上,它们具有很高的创造力,极端的静止会导致运动,极端的运动会导致静止。这就是他们生活活动的过程。老子的理想人格是诚实、朴素、冷静、坚定,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从静止过渡到运动。这种人格的静止和运动也符合道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