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故乡人的手艺-鞭炮匠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的故乡白集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一位姓邵的制作鞭炮的匠人,当地人称做鞭炮为“赶炮仗”。临近有个叫潘庄的,全庄人都做鞭炮。每年冬季农闲时,这个庄就开始做鞭炮。为了安全,在赶炮仗期间,全庄封村,不让外人进庄,甚至走亲戚也不行。
一般炮仗的赶做过程有十二道工序,裁纸、扯筒、褙筒、洗筒、腰筒、上筒、钻孔、扦引、扎引颈、结鞭、成封、成箱。分三个步骤:卷炮身、配火药和制引信。潘庄做的炮仗种类比较多,每年二月二,龙抬头之夜,他们就在附近的田野里,用木架子做好好多放炮仗的器具,组成不同的放炮阵势,分别指定放在各处,举行一次烟火表演。我曾有一次跟随我姐姐,到潘庄看过一次烟火表演。当天傍晚开始,先是放至少2000响的长鞭炮开场,随后是“钻天猴”从不同的架子上,一簇簇按计划放射,组成不同的图案,也叫不同的名称,煞是好看。最让人难忘的是,肯定有一支“钻天猴”比一般的射的要高许多,“嗖嗖”声随着炮杆不住往天空深入飞去,直到地面上的人几乎看不到“钻天猴”火捻的亮光后,才在深空中炸响。最后是各种礼花燃放,将夜空妆点得非常绚丽......
我所在的白集村也有正月十五放烟火的活动,一般是在大队部门前的两个高高的白杨树上,有人事前爬上树,将长长的鞭炮挂在树梢上,一直垂落到地面。燃放这样的鞭炮,我们当地人叫“放文鞭”。放完文鞭,开始“耍武鞭”。武鞭大致由鞭炮、钻天猴、地花等不同种类的炮仗结成鞭。燃放时,由燃放者穿上老式的雨衣,保护好自己,随后将一挂武鞭挂在身上,点燃后,人将鞭炮拖在地上,疾步快走,边走、边解、边落地、拖着鞭炮走。一时间,整条街上火花乱舞,人们边欣赏边嬉笑躲闪,场面十分喜庆。
当然,燃放鞭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危害,例如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在放鞭炮的时候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现在各级政府行文禁止燃放鞭炮了,儿时的记忆只能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