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程序猿生存指南哲思

《论语》 —— 学习首先是寂寞的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34人  柳树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信很多人对上面这句话都不陌生,以前读书时,老师给我们的翻译,大概就是: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嗯,这个翻译貌似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照这样翻译,就会觉得这三句话之间,没什么联系,好像三句话,讲的是三件不同的事情,一个讲学习,一个讲交友,一个讲修养,况且这整个长句是在《学而》篇,而这三个句子,只有第一个,是在讲学习,其他两个,难道不应该放到讲「礼仪」的《八佾》篇更合适吗?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这三句话放在一起,是在讲一个什么主题?

南怀瑾说,它们其实都在讲「学习」。

第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重点在于「时习」两个字。

时习,有翻译为“随时随地学习”的,也有翻译为“时常练习”的,这两个字,透露了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即我们是自发的去学习的。

第二层含义,比较难读出来。学习,也是一种寂寞的享受,为什么能读出来这种境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第二句。

第二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为什么有朋友过来,就会快乐呢?朋友过来了,还要请他吃饭,说不定就把自己家的米吃光了,那岂不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

但是如果看第一句时,可以看到一个人勤奋学习,默默做学问,却没有人理解时的寂寞,那这句话就很好解释了。

你一个人默默学习着,周围的人都不明白,你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这时候知己来了,拍拍你的肩膀,说,来,一起学习吧。

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之前在上家公司时,跟同事说自己每天早上六点半起来看书,同事疑惑不解的表情;而来到有赞之后,我跟战国说,自己早上起来学习,他鼓着掌,对我说,像年轻时的我。

第三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了前面两句的理解,这一句就顺理成章了。

真正做学问的人,有知己当然最好,但是就算没有,也不必生气。

这样解读后,就会发现,第一句话,是在奠基调,第二句话,升调,起,第三句话,降调,落,一下子把第二句话的张力,收了回来。

一平,二起,三落。

南怀瑾说:

这三句话,连贯在一起,其实就是在讲读书做学问的修养。
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

首先,你一个人学习时,得能够发现乐趣,然后,才能够去追求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快乐。

学习,首先是寂寞的。

最后,推荐南怀瑾的这本书 —— 《论语别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