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值放低这就是一部好片

2014-07-07  本文已影响29人  24Says
days-gravity.jpg

IMDB 8.5,Rotten Tomatoes 97%,豆瓣 8.3,时光 8.9…如此狂拽酷炫叼炸天的评分剑指何片?自然是刚刚在国内上映的《Gravity 地心引力》。该片是第 70 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场影片,预算一亿美刀,视觉特效由负责过《黄金罗盘》,《哈里波特与死亡圣器》等影片的 Framestore 操刀,导演则是凭借《人类之子》拿过奥斯卡提名的阿方索·卡隆,主演是《生死时速》的女汉子桑德拉·布洛克和越老越有味道的大叔乔治·克鲁尼,上映首周以 5560 万刀刷新北美十月历史票房,被詹姆斯·卡梅隆赞为最棒的太空电影…

好吧,如果你还没看,并且也被上述各项牛叉指标 kiang 得五体投地打算掏腰包的话,建议将期待值放低一点儿或许会好一些。当然,观影本来就是个萝卜青菜的活儿,对于一部影片评价的好坏,重点在于观影者的侧重点,就好比公认的年度第一烂片《富春山居图》同样也会有人看得赞不绝口。

阿方索·卡隆不属于多产型,其作品中被众人皆知且最有名的莫过于 2006 年的《人类之子》,我也是从这部片子才知道他这个来自墨西哥的导演。《人类之子》中最被称道的是其绝佳的拍摄手法,我就曾被片中那一幕幕压抑悲惨的场景所震慑到,只不过我不懂摄影,后来才知道这种手法叫做「长镜头」,而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标志。同样的,在《地心引力》中阿方索·卡隆对于「长镜头」的运用自然不会少,我尤其喜欢片子从远景到近景再到角色主视角的连贯镜头,一气呵成,既将浩瀚的外太空描绘的美轮美奂,又对气氛和人物内心的营造拿捏的可圈可点。当然,影片主打的 3D 特效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看介绍说该片的 3D 效果也是后期转制,但比起那些所谓的转制 3D 来说不可同日而语,我看的还不是 IMAX 3D 都或多或少有感觉,可见对于此片的特效就无需怀疑了,不敢说赶超当年的《阿凡达》,但绝对可以值回票价。

其实《地心引力》目前有如此高的评价,一大半的功劳可以说都在影片效果上。这一点毋需质疑,不仅片方在媒体的宣传重点如此,从广大影评来看也是众口一词。不过要是说到演员和剧本,那或许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本片从开头到结尾一共就出现了三个角色「如果飞船里的死人不算的话…」。我最期待的是乔治·克鲁尼,这货也五十好几的人了,但却属于那种越看越有味道的老男人。妇孺皆知的《11+N罗汉》就不说了,他的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在云端》,把一个表相成功内心却极度孤独的大叔演绎的无可挑剔。所以我相当看好他在这部露脸角色可以用三指数清的影片中的表现,但是…但是尼玛我没想到他也加入了布鲁斯老爷子一票的酱油军团,出场没多久就潇洒的飘然而去。我还满怀期待着女主兑现承诺开着飞船去救他,结果也只是换来了一场美丽的梦而已,堪称本片一大坑,所以各位如果是冲他去的,千万要珍惜开场那十几分钟,否则那还真是看一眼少一眼。

女主的扮演者是桑德拉·布洛克,第一眼完全没认出来,毕竟看她的片不多,仅有的印象还停留在 19 年前《生死时速》里。如今少女变大妈,身材依旧在,但风韵荡无存啊。克鲁尼大叔撒手人寰后,就只剩她一人独撑全场了。什么?你问我不是说有三个角色咩?好吧,开场在那金蛇乱舞的哈佛男我勉强算了一个,他脸都没漏就领便当了,全当同情吧。说回我们的女主,这独角戏其实不好演,比较成功的先例有汤姆·汉克斯的《荒岛余生》,威尔·史密斯的《我是传奇》,以及山姆·洛克威尔的《月球》。但这三者有个共同点,就是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主角一人在自 High,但却都有陪伴者。《荒岛余生》有足球先生,《我是传奇》有狗,《月球》则有机器人,虽然都不是人类,但却从主角和它们的互动中反衬出了那种孤寂无助的荒凉感。《地心引力》则在这方面做得欠佳,唯一的亮点是女主在与地球上一户未知家庭的电波互动,其余时段都是在不停的飘来飘去和「破坏」各种空间站。虽说逃命嘛,本就该没那么多闲暇去扯人文关怀,但对于这种独角戏来说想要刻画出角色内心的真实,只靠几个 FPS 视角是远远不够的。

本片的剧情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用「逃生」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况且只有女主只身一人,更是简单到了连人物关系都没有。毕竟影片主打的还是特效,所以剧本只好牺牲了,商业片嘛,哪个不是如此,别太雷就算及格了,在我看来《地心引力》也就刚刚过这条线。如果你非要在太空现实类灾难片里找剧情,建议出门右转去看《阿波罗十三号》,一个真实的故事即便拍的再烂,也足以打动你的泪腺,何况人家拍的不错,否则怕是还没走出《地心引力》的影院门你就要为阵亡的毛爷爷鸣不平了。

至于片中的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我只想说,任何领域都制定好统一的规范是何等重要,否则女主对着满眼方块字就不会凭着位置蒙对按钮了,如果她回不到地球,如何展现我朝航天业的伟大功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