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友汇想法心理

兴在趣方逸

2024-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屯儿

既然叫个劳动节,不劳动劳动咋行。

而且,这一劳动起来,还真是刹不住闸,停不下手了捏。

还好蜗居之地,转着圈儿把全家拾掇一遍,也不过是个八小时的事儿。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对着屏幕信马由缰了。

看似一气呵成的东西,都是在零打碎敲中断断续续地先完成,再完美的。

尽管明明知道距离完美,还差得远呢。但还是不得已才把一些支离破碎的、经不住仔细推敲的、甚至是肤浅至极的应付拿到了台面的。

时间允许的时候,会把不知道究竟是在多少个零星的时间段里,东凑西拼“接成”的通篇,从头到尾来一次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的修改,尽量让文章有点儿浑然一体的意思。

为了使文章看起来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这其中付出了多少不轻松和不自然,只有自己知道。

这也是码字的乐趣所在,绝对不会成为痛苦。

如果把来自于心底深处为数不多的乐趣,变成了疲于应付、狼狈不堪的挣扎,那还不如趁早放弃,离这越远越好,该干嘛干嘛去呢。

说来也巧,很幸运的是,从小到大的每一阶段,都会有从心底里突然蹦出来的,也是恰恰是自己非常想去尝试的一些事情,与我不期而遇。

我习惯地把这些突发事件,定义为自己的天性使然。

只不过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别的触控,特殊的环境,让这种天性得以释放而已。

小学的时候,没人指点,更不可能有现在的孩子们那么无奈地在虎妈狼爸的“循循善诱”下,去自己根本没有什兴趣的“兴趣班”去培养兴趣。

只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里面,磨着墨,照着字帖,写着大字,于是,也就被影响到学着他们的样子。

那个时候,每天把自己全身上下弄得像一只花猫,是家常便饭。

刚开始只知道这叫写大字,后来才知道,这个“写大字”还有一个更加好听的名字叫“书法”。

几个寒暑下来,原来那涂涂抹抹的大字,写着写着,还越来越有点儿像“书法”的意思了。

从来没有接受过“出名要趁早”这样的启蒙,倒是从打听明白父母话的那一刻起,每天还没等离开家门半步,爸妈那一声接一声语重心长的“别出去招灾惹祸”的嘱咐,倒是快把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

好在有比“招灾惹祸”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吸引着我。

当把欧、柳、颜、赵都临了个皮毛之后,偶然的机会,又对画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书画同源吗?

家里对我的爱好,要说支持,也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

全家没有一人可以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

倒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姐,把我领到了她们单位美工孙老师的跟前,好话说了一卡车,才勉强让我成了人家孙老师的学生。

当时,能够知道列宾、达·芬奇、齐白石这些大师们名字的人并不是很多,临摹过他们素描和水墨画作品的人就更少。

只有确实是非常喜欢,并且还得有条件,能够接触到这些大师们在早期出版物中,那十分稀少珍贵的几种印刷品摹本。

好在我的师傅孙老师在一九六六年前珍藏了一些画册和书,如果没有赶上WG,依他的画功,考个鲁艺、天美,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这些都让我有幸刚刚接触到画画,就把学习的路子走得很正。

此时的我,也丝毫没有想出名的念头,一点儿都没有。

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之后,看到学校门前最显眼的地方,一张鲜红鲜红大红纸的上面,写下了令全学校的师生和街坊邻居们都惊叹不已的,被全国各大高等学校录取了的一串学生的名字时,才有了想出名的强烈欲望。

按照脑子里当时的那个强烈冲动的指引,就是能把自己的名字,也写在那张鲜红鲜红大红纸上的那一刻,才能算是真的出名了。

这一刻深明事理的妈妈为我做了一次决定,放弃画画,努力补习功课,全力以赴备战高考。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门心思地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那张大红纸上。好就好在此时的我,又一次被一张一张全国各地名校的模拟试题卷子成功吸引了。

而且,这一吸引不要紧,越是自己做不出来的难题,就偏要硬着头皮跟它们较劲。

有扑奔的日子,过得“心胜”得不得了。在拿下一道道难题的同时,顺便也一次次超越了自我。

于是,让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感觉自己“出了点小名儿”,就是那年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贴着的那张鲜红鲜红大红纸上面的时候。

人们对“出名儿”理解,也许各不相同吧?恕我狭隘,依当时的情形,我这个十八线小城市里面的小孩子,也只能把“出名儿”看到这么大了。

没有出过什么大名儿。也许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好。不然的话怎么会有“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古老的传说呢?

多大的名气,多大的承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