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心之悟之二:如何向死而生
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终至,并为之恐惧忐忑,是高智商物种——人类,独有的困境。
如何打破困境,应对死亡恐惧?人类的高智商发明了两面盾牌:文化价值观和自尊。几乎所有的精神痛苦,都源于这两面盾牌不够坚固。
诛心之悟之二:如何向死而生两面盾牌:文化价值观和自尊
第一面盾牌,共享的文化世界观
这让人类整个族群获得了意义感,感受到了对永恒世界的贡献。
人在成长过程中,人也慢慢发现死亡的真相。可是,从小养成的文化价值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存稳定的秩序、目的和意义,从而克服死亡的恐惧。
当人们感受到死亡恐惧时,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对所属文化价值观的心理忠诚,团结在旗帜等象征事物周围,以期击退恐惧。而当核心观念受到挑战时,死亡恐惧也同样会被唤醒。
最重要的是这种文化价值观是非控制性的,要让感受到自愿、平和、均衡、宁静与幸福。
第二面盾牌,自尊
这让每一个具体的人,感受到了个体自身的意义所在,相信自己的存在持久、有价值。
自尊就是感觉自己在一个有意义的领域,是一个有价值的参与者。它意味着自我感觉良好。有一个妥当的社会角色,拥有价值感。
人对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渴望,背后都是对自尊的追逐。但不幸的是,各种各样的失败、批评、排斥,把我们的自尊戳得千疮百孔。
人们为了维护自尊,不惜为成功设置障碍,以便失败时当作现成的借口。
不管自尊通过哪一种途径被毁,都可能引发:健康欠佳、抑郁、暴躁、自杀、酗酒、自残、上瘾、行骗等结果。
真正的自尊,是持久而稳定的。这样的人看上去平静、满足、自信但又谦卑,坦率、会自嘲、享受当下。他们知道自己犯过不少错误,会承认,但不会因此郁郁寡欢。像孔子说的那样,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坚信世界观的正确性,证明个人的价值所在,是使我们远离死亡恐惧的“双层防御盾牌”,即文化价值观和自尊。
诛心之悟之二:如何向死而生未能展开盾牌的种种裂纹
只要盾牌完整,人们就可以比较平静地度过一生,不受精神疾病袭扰。
然而,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展开盾牌,只好试着自己构建盾牌。这样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恐惧仍会透过缝隙,纠缠、折磨他们。
未能展开盾牌的种种裂纹:
01.精神分裂症,是对死亡的挑战。患者常常会产生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但他们又没有参与人类共同的社会文化信仰体系,所以,只好构建出一个幻想的世界,来抵御内心深处的恐惧。
02.恐惧症和强迫症,是死亡的转移。针对具体事物的恐惧症和强迫症,可以为患者抵挡他们想象中的灾难,它把死亡转移到了可控的细节。
0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防御盾牌被粉碎,直面最直接的死亡恐惧的后果。
04.抑郁症源于对死亡的沉思。
05.自杀是死亡的实现。
06.酒精、毒品和麻醉药成瘾,则是希望和缓地逃离死亡。
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
人类会利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去应对关于死亡的想法。
一种是近端防御机制
即心理上理性或理性化的防御机制,抑制关于死亡的想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暂时把死亡念头推后。
一种是远端防御机制
无意识的死亡暗示,可以激发这种机制。它和死亡看似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但通过贬低否认我们文化的人,毁灭对我们造成威胁的人,让人们减少对死亡的恐惧,相信死亡之后还会以真实或象征性的形式继续下去。
总结一下
我们希望超越死亡,然而这些观念可能深深植根于各种文化价值观之中。
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呢?是非黑即白的“岩石型世界观”,还是承认模糊与含混的灵活“硬地型世界观”呢?
其实,我们必须采纳一种文化价值观,既有明确道路,又可以容忍不确定性和差异。
认识到人无法永生,固然让人恐惧,却也令生命更加庄严。
多样化且富有韧性的社会角色,会让我们找到自尊、价值与人生意义。
认识到众生皆苦、人生无常,重新找回生命意义,消除孤独,建立死亡恐惧管理。
让我们直面死亡,接受不可避免现实,寻求超脱死亡的智慧与勇气。
诛心之悟之二:如何向死而生我们无法返回伊甸园,实际上人类从未到过那里,实现返老回童。
植物与动物可能只是活在当下,而人是高智商生命,人是向死而生的,却总是在追求永生。
我们只能高举文化价值观和自尊两面盾牌,更好地过完有限的一生。
珍惜肉体生命,活在并把握有限的当下,持续追求并创造无限的精神价值意义。
每个生命使自己的灵魂更加纯洁高尚,这种精纯能量自会穿透任何时代生命之心而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