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父爱
公元1398年,朱元璋终于走完了他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
一介布衣,家徒四壁,乞讨为生,却最终能带领军队推翻暴虐的元朝统治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明朝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创建的王朝。
他的一生戎马生涯,兢兢业业,他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但褪去那层帝王光环,我更愿意这样去写:朱元璋是一个好父亲。
不说自己亲生的儿子们,就是养子朱元璋也有二十多个,虽然对于很多养子,朱元璋可能更看重他们行军打仗的能力。但不得不说,能收养这么多养子的帝王,历史上恐怕再没有了吧。
特别是养子沐英,刚被收养的时候,只有8岁,当时朱元璋夫妇还没有自己的孩子,看到流浪乞讨的沐英,就收留了他。只要有闲暇时间,朱元璋就教他知识,更不用说马皇后对沐英的悉心照顾了。
晚年时期,朱元璋疑心大作,诛杀了很多大臣,其中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私人的打算。
政治的原因很复杂,但私人的原因,究其内心,可能是太想做一个好父亲了吧。
每一个父母在看到孩子的时候都会想,我这辈子吃过的苦,只要有能力,我一定不会让我的孩子吃同样的苦。
幼年时期的朱元璋苦难深重,他和天下的普通父母一样,只不过他的子孙要继承未来的江山,如何保护子孙,他想的问题就更深、更多了。
太子朱标生来仁厚,有一次,看到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内心十分不忍,于是问朱元璋:“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让人找来一根带刺的棍子,仍在他的面前,然后告诉朱标:“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替你拔这根棍子上的刺!”
在朱元璋眼里,那些对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就犹如插在这个帝国的一根根刺,只有把这些“刺”拔干净了,才能保证子孙安享太平,没有人觊觎这大好江山。
为了这份深沉的父爱,他宁愿背负骂名,做那个恶人。
这些还远远不够,朱元璋还还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人人安分守己,那么基本可以保证自己的子孙安安稳稳坐在皇位上。
具体来说,规定大概有这些内容:废除了丞相制度,以此限制大臣的权利;规定老百姓不能四处流动;规定商人不能穿绸纱;规定太监不能干政;还给子孙准备了爵位和俸禄,甚至连子孙后代的名字都按辈分选好了。
由此可见一个老父亲的良苦用心,即使身为帝王也不能例外。当然了,这个帝王既要保证大明江山万年永固,还要保证子孙安享富贵。
父爱如山,但朱元璋似乎更想把这种父爱,铸造成铜墙铁壁一样坚韧的山。
奈何在他的儿子们眼里,这种父爱远远没有他的那个位子重要,帝王的父爱,仿佛是历史上那一声沉重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