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沉醉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伏特加中,不想醒来
对一个国家从陌生到依恋,只需要6周。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神秘的中亚小国,相信大多数只是在地理课上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中国的邻居。由于他地处中亚,是一个穆斯林国家,人们往往把他和恐怖组织联系在一起。的确,去年8月中国驻吉大使馆就遭受恐怖组织东伊运的汽车炸弹袭击。这也使得中吉两国关系变得紧张,签证政策紧缩,导致我为了这个签证费了不少心血。朋友们在临行前也都在叮嘱我,中亚不安全,早点回来。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然而现实中的吉尔吉斯斯坦并不是恐怖活动横行,那里只有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和热情好客的柯尔克牧人。在我真正到了那里后,却爱上了那里,有些不想离开了。
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一印象
在这次志愿活动之前,我也对吉尔吉斯斯坦知之甚少。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前苏联加盟国、穆斯林国家,据说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古城也在那里。的确,那里没有什么中国人的踪迹,我在国内能查到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信息也少的可怜。不过那里的欧洲游客非常多,里路上碰到了不少德国人和法国人,还有一个从香港骑车起到那里的小伙子。
Ала-Too广场然而中国在那里留下的痕迹非常多。因为那个国家几乎没有工业,所以基本上所有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第一天vp就和我说:“Don’t be shocked,
everything here is made in China”。同时,中国也是那里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国家,我在那里认识了不少在中国留学的学生,那里许多人都短时间的学过汉语。那里还有一条邓小平大道,街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尊邓小平的雕像,据说当时比什凯克的市长以邓小平命名这条街是希望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能够腾飞。
随处可见的made in China许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国家,当地的朋友也问我问什么要到他们那里。因为aiesec提供的志愿机会大都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那里的中国人真的太多了,既然要出国做志愿者,就尽量接触一些外国人。这样既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化,而且还能锻炼和外国人的交流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啦。而且,我也很想探索一下那个神秘的国家。
揭开吉尔吉斯斯坦的神秘面纱
从文化上讲,柯尔克牧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过去那里的人们一直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的生活。后来,那里相继受到西域文化、穆斯林文化和俄罗斯的影响,逐渐成为了一个多种文化交互的区域,形成了那里一种独特的文化。在那里居住的主要有柯尔克牧人、俄罗斯人和维吾尔人。虽然那里共同居住着许多民族,但彼此相处的非常融洽,没有种族歧视和压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家在公交车上经常会主动让座,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男士给女士让座。
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雕塑吉尔吉斯斯坦曾经是苏联加盟国,受俄罗斯影响比较大。一般在城市里的人都说俄语,农村的人说吉尔吉斯语。当地用刀叉进餐,插头也是欧洲款式的。苏联时期的雕像随处可见,公园里有许多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的纪念碑、雕塑。
吉尔吉斯斯坦的慢生活
首都比什凯克坐落在天山南麓,人口也只有四十万,和中国的超级大城市相形见绌,经济发展水平也就相当于中国八十年代。人们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生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大家工作都不是很繁忙,平时亲朋好友经常互访。
那里的人们特别爱喝伏特加,基本我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那里的主人都会用伏特加招待我们,大家一起把酒言欢,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兄弟了,我特别喜欢这样热情而又淳朴的风俗。
吉尔吉斯坦伏特加珍贵的夏令营与英语角之行,收获了许多朋友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两个支教项目的间隙,我们有幸参加了一个当地的夏令营和比什凯克的一个英语角。在这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大量当地的青年朋友,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更加了解了当地人的一些思想和这个国家的现状。这些热情好客的朋友们在日后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在回国后依然和他们保持着联络。
在夏令营里的宴席国际志愿者小队
我们的志愿者小队由来自五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组成。除了我还有一个个华裔马来西亚姑娘、一个台湾裔美国姑娘、一个香港姑娘和一个法国姑娘。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但我们很快打成一片,组成了一支志愿小队。6周以来我们同甘共苦、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这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冒险,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志愿者小队
“吉尔吉斯斯坦随时欢迎你回来”
临别时最让我不舍得就是这些朋友们。他们也在不停地问我计划什么时候再回吉尔吉斯斯坦。我和他们说最近几年我没法回去了,但我真的很想再回去一趟。如果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我再回去,你们还会记得我么。他们说当然会记得,你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人,“We will welcome you whenever you com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