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场电影影视集散地价值是什么

【南极之恋】这个螃蟹,不好吃

2018-02-07  本文已影响189人  莫黛尘

南极之恋

南极之恋

南极之恋上映7天,口碑逐渐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票房没有达到预期,目前制作宣发成本还没能收回。

来自“猫眼电影”

喜欢它的人认为它是中国首部灾难爱情片,又是人类史上首部在南极实景拍摄的故事长片,值得鼓励与肯定。

不喜欢的人认为它还是没有走出国产爱情片的套路,感情线满满的尬。

今天来说说,国产灾难爱情片,这个螃蟹,为什么不好吃。

BTW,你在标榜这是中国首部灾难爱情片的时候,把《太平轮》置于何地……

不好/吃

1. 灾难爱情片,这个类型的自有属性就决定了电影在创作方面必定被掣肘

作为肥温的影迷,总觉得《南极之恋》有一点《远山恋人》的影子。

远山恋人

豆瓣评分6.1,比《南极之恋》还低,现在这样的题材,真的很难讲好。

但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泰坦尼克号》我会在下面讲到。

为什么灾难爱情片难讲?

中国目前的灾难来源,只有两种:天灾和人祸。

天灾,我们拍过,像《唐山大地震》——这种题材很容易转移到对人性的深度探讨上去,宏大的主题注定电影要向深层次的哲学层面进军。

人祸,无非两种:外来和自嗨——外来的人祸就是战争题材,这个时候电影的主题轻轻松松就拔高到民族和国家层面去了,离爱情稍微有点距离;自嗨的人祸就是纯粹是因为男女主自己作,这样的人设从一开始就是崩的,观众都不会给同情分,且故事容易耽溺于小情小爱——这也是中国青春片≈堕胎的一个侧面呈现。

所以,比较安全的灾难爱情片,就是像《南极之恋》一样,设置一个困境,这个困境类似于侦探推理小说中的暴风雪山庄——与世隔绝。相应的,男女主一定会通过种种原因双双幸存并共同生活。

这也是《南极之恋》和《远山恋人》的相似原因——能应用于灾难爱情片的故事模板,实在不多,且桥段雷同。

那么《泰坦尼克号》为什么是成功的灾难爱情片?

《泰坦尼克号》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中的爱情,而是所有电影要素的最佳结合。

首先,真实故事改编——自带传奇色彩;其次,主题层次分明——社会阶级,人性拷问,官僚作风——这些都是电影讨论的主要内容——且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层次平分秋色,都很饱满。

最简单的细节——巨轮即将沉没时,解散的乐队又重新聚在一起,在慌乱的人群中缓缓演奏;甲板上教父带领着众人向上帝祷告——这些细节连贯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好故事。

《南极之恋》在这里的处理缺点,我在后面会讲到。

讲过了灾难,再来说爱情。

放在灾难背景下的爱情,总是显得不这么纯粹。

为什么?因为孤男寡女与世隔绝,暗示色彩太明显了。

弗洛伊德说本我自我超我:这个时候,在一片人迹罕至的地方,人性中的超我会为本我让位——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没有了社会道德的约束,人性中原始的部分会变强。

这方面的电影,可以参考一部著名的日本影片——《安纳塔汉》。

除此之外,劫持者被歹徒劫持尚且会出现斯德哥尔摩症状;医生与患者之间尚且存在积极转移与逆转移,更何况两个心智正常又不得不“你情我愿”呆在一起的男女呢?

这样的“爱情”,纯粹是剧情推动人物,而非人物带动剧情——导演认为,他们两个必须有爱,有了爱故事才能继续。

否则也就不会让他们找到一个避难所般的废弃小屋,有了一定的取暖设备和食物,缓解了求生欲,才能产生浪漫的元素;然后生存基础是有限的,为两位设定了一个限时任务,才能产生残酷的环境,最后剥离社会身份的一男一女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相爱。

这样的爱情,势必让观众觉得很尬。

2. 南极拍摄难度

影片是有诚意的,显而易见。

这个诚意,不仅仅是所有公众号都在讲的“南极”,其实你从制作班底就可以窥得一二——

监制关锦鹏——导演过《胭脂扣》《阮玲玉》,监制过《败犬女王》《致青春》;

摄影黎耀辉——没错,就是《春光乍泄》里重头来过的那个黎耀辉,《无间道》《头文字D》《武侠》的摄影师;

音乐久石让——称之为音乐大师都不为过,《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宫崎骏系列作品都离不开他;

除此之外,声音富康(《推拿》《后会无期》)、美术林木(《杀生》《火锅英雄》)、视效金旭(《智取威虎山》,徐克的御用特效总监)、剪辑屠亦然(《泰囧》《绣春刀》),也都是业内的高手。

电影特效阶段,奔赴韩国完成。

导演本人——吴有音,作家导演又探险,自己本身有在极地的工作经历,上海有名的广告导演,多次为央视春晚拍摄宣传片。

导演极地工作经历

之前导演过作品《白相》——蒋雯丽、吴镇宇、马思纯、黄轩是表演团队,集结了老戏骨与小鲜肉,自己身兼导演和编剧。

相比于将巨额成本花费在流量明星上,《南极之恋》的诚意由此可见。

但拍好电影,不能只有创作热情,还要把故事讲好。

南极之恋这个故事,就讲的一般。

不/好吃

《南极之恋》的优点,就是缺点——成也南极,败也南极。我在下文会一一解释:

1.故事模板痕迹明显

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提及了——男女主公人设、故事发展环境、矛盾冲突设置,都太套路。

这种套路,使得这个故事,换一个模板,同样可用——比如男女主去原始森林探险,不小心掉进了山洞,女主摔断了腿,把危险从寒冷转换成饥饿和野兽的威胁就好了。

男女主的人设用意也非常明显——产生矛盾:

男主人公吴富春是个土豪商人,去南极考察婚礼项目,准备公司上市,包了飞机穿着貂,抽着雪茄夹着包~势力、爱财、庸俗。

女主人公荆如意是个高空物理学家,高冷美丽又聪明,分分钟变活百科~

看吧,人设是多么的套路。

说回《泰坦》,这部电影之间的人物矛盾,来自于社会阶级,你不要觉得这和《南极》的人设差不多——差太多!南极中的爱财、蠢萌这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改观的,但阶级是自身改变也不会被社会认可的,所以人种、性向、阶级这种社会的尖锐矛盾能够长盛不衰的被反复讨论——归根结底,矛盾来得更深刻也更宏观。这也是《泰坦》让人感动的地方。

让人一直想吐槽的主角光环不想赘述了。

2. 故事主旨过于浅显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和生存线,两线并行,搭起了电影的整体框架。

看似可以了,但实则双线并行是影视剧的最基本要求,单线的故事无异于一个单视角的小说。

电影有没有机会把主旨表现得更深刻一点,完全有的,机会还很多:

比如飞机中的另一个伙伴丧生,贼鸥抢食尸体的那一幕,完全可以把人和动物在一些情境下食物链位置对换表现出来;

再如最后那个摇摇屁股转身就走深藏功与名的企鹅,之前有机会进行铺垫——比如男主人公解救企鹅于危难,企鹅报恩叫醒了男主。

电影的故事背景放在原始环境中,实际上是有助于影片对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终极话题进行探讨的。

但是没有。观众只看到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宛如庄子附身又有雷锋精神的企鹅。

有人说这个企鹅呼应了男主飞机上的吉祥物……emmmm,你开心就好。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也可以是电影的一条线索。

吴富春无异于代表了现实主义,荆如意则是理想主义的缩影——在绝境中,两种人生观的碰撞与交融,是可以表现出来的。

许多人认为女主形象过于单薄的原因,也正是在此。

女主受伤无法行动造成了极地困境之下的个人困境,此时人物心理的变化刻画就显得很重要。

但是荆如意这个角色从此至终都是高尚的,纯洁的,出世的——人物形象,没有变化。

甚至自己即将弹尽粮绝的时刻,还要收养一只企鹅——

Exm,人家企鹅又没有骨折,自己可以捕鱼的嘛~哪里还用你养着。。。

相较于吴富春的前后变化,荆如意这个人物在原地踏步。理想与现实在她身上没有融合,所以观众对于那句“屎尿”觉得微微突兀。

3.导演意图表达不明

导演是想拍灾难片的,但是又极度热爱南极,这使得影片本身存在了一定矛盾。

你见过被困在南极的人,身后只有105个罐头,1袋米,半瓶酒,800升柴油的时候,见到茫茫大雪,还能自嗨的?

人对自然的敬畏,没有体现。

相反的,他还能在冰山前面大喊的,你不怕雪崩嘛?这是看《冰河世纪》就有的常识了。

出于热爱,表现灾难,使得灾难的部分不痛不痒,热爱的部分莫名其妙。

但是有些细节还是很好的,比如很纪实的雪盲症、白毛风,和反常脱衣现象。

其次,前面说过,吴富春是现实主义,荆如意是理想主义,最后,理想主义阵亡了。

但这明显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宗旨。

4.元素拼凑运用不当 

最明显的例子——宗教信仰。

女主的人物形象设定是一位物理学家,但是在企鹅敲门的时候,以为是同伴的冤魂寻来,让男主还鞋;

还有挂着的观音吊坠和木屋中的圣母雕塑,这时候也可以表现一下中西方的文化碰撞的。

与人物不统一协调的元素出现,不是不可以,但是要交代清楚原因,这样才能让人物丰满,让观众信服。

科学与魂灵,这样的讨论在有“UFO基地”之称的南极是可行的。

元素搭配不当在女主身上也有所体现:一个物理学家,时不时的蹦出一两句庄子附身式的相濡以沫和道在屎溺……像不像突然来了一剂强力鸡汤。。。

所以,最终观影评分,三星——

你们所称道的极地取景拍摄,本来就是作为影视剧工种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素质的要求和自觉,没有必要拿来标榜。

像是陶虹评价《演员的诞生》:

是不是好东西被关注到的太少了,需要通过一个综艺节目才能看到,我觉得也是很可悲的。

当最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被拿来标榜,也是可悲的。

所以稍微严苛一点,不因为“极地”噱头加同情分——毕竟,中国电影市场的空白还很多,能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而未来的路,道阻且长。


2018/02/07-12:55

感谢你看到最后,有幸遇见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