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赋能之情绪处理案例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A白洁

今天一天只干了这一件事:分析了孩子的额叶养育,孩子情绪的案例实操!整体运用了结构分析法,从孩子行为中分析对应的额叶神经元类型,非常有趣!

细节如下:

案例:妈妈描述:男孩儿八岁了,准备上三年级。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孩子就像亲密的好朋友一样。到了小学却不一样了。我发现孩子总会有些小情绪。情绪主要反应在学习上:比如做作业,做着做着,孩子就会有一些想法。或者一道数学题,都会跟我聊几句,甚至更多。通常我会说,别说了,快做作业,这样让他情绪上来。我即使用计时器,用番茄工作法,告诉孩子做作业前,计划一下自己需要多长时间。但他还是控制不住的跟我说话。我好烦。孩子有时很快完成作业,或者作业的字写得很好看,他就很开心的跑过来,让我去检查。我习惯了表扬他一下。那作为成人的我,其实一眼都看出来他哪个字写错了,当一说他哪个字没写好,他的情绪也来了。

结论:人文+分享

分析:情绪出来的点:

1、我和你聊天挺好,兴高采烈的说,你让我学习,不让聊

2、我高高兴兴让你检查作业,你马上说写不好,情绪出来了

3、情绪流来源于你的否定,对应:左前额叶

4、开放神经元快乐分享是重点,动力也没了

5、情绪张力最大,激情和下落弹性大,无法控制

行为1、孩子喜欢好玩的,爱聊,做题就要聊,喜欢好玩的

分析:分享是他的动力,与熟悉人在一起,情感力量很强

行为2、当妈妈指出问题时候,他就有情绪

分析:情绪突起,无法控制,同时与人沟通产生的情绪

人文+分享特征:

1、天生具有宣扬的动力,讲的越多,动力越强---左前额叶的内驱力

2、人文+分享,具有人际影响力,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具有天下为公的特征

3、也会出现情绪起伏大的特质

解决方案:

1、排除感统失调的问题,触觉失调和前庭觉失调,需要做感觉统合训练,妈妈自己学习

2、排除小肌肉是不是弱?写得慢?

3、解读他的情绪

4、让孩子学会精准的表达情绪:表达区在左后额叶

5、妈妈如何沟通:

鼓励(处理情绪的感觉)---目标+陪伴(右前额叶)----方法论(左后额叶)

A、妈妈要了解孩子为啥喜欢跟她聊:孩子,你做作业这么兴奋,还一边做一边聊,你特喜    欢这样的方式?

B、妈妈觉得你聊挺有意思,以前都没听过,鼓励孩子的内容,刺激分享的动力值(左额叶)

C、刺激孩子的目标(右前额叶),人文是被动的,容易受到感觉影响,天生对作业的感觉不好玩,需要陪伴。

D、妈妈说,你说的挺好玩,妈妈特别想陪你聊天,但是妈妈担心,我在旁边,会不会影响你完成作业?耽误你完成作业的时间啊?刺激孩子逻辑区(左后额叶)

E、妈妈抛出问题:这个问题怎么办呢?刺激孩子思维专注力。进入方法论

F、方法论:妈妈离开20分钟,再过来

G、作业结束,吃饭时候,给孩子鼓掌

H、晚上睡觉,回顾,孩子怎么做到的啊?不断加深情节过程,刺激孩子左脑的逻辑顺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