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家庭教育

2024-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爱读生活

前些天还和朋友讨论,做家庭教育,我说,我没小孩,也不懂这个,只是稍微了解性格。

有的时候,看见亲人或者朋友的孩子,也有所感触,觉得这样教育不对啊,但是知道自己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一般也不说什么。

就像直接的发问,你告诉我,教育的标准的是什么?一时语塞。

但我知道一个完整健全的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们选择的成败都有性格优劣势有关,这一点不可否认。

今天去表哥家吃饭,表姐带着孩子,2岁多。小孩很聪明,见过我几次,知道我的名字,但不会主动叫我舅舅,他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就像我之前写过的,人的每一个动作,行为,语言,都是有需求和动机驱动的。哭,是要表达什么,笑要表达什么,打招呼是在表达什么。

小孩在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前,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情绪的外露是直接的方式。

今天他不小心摔倒了,哭了几声,然后又着急了,用头在地上碰了两下。看到这一幕,我先是一惊,然后瞬间对他的性格感到熟悉。

小孩的性格肯定是像他爸爸的,和我表姐的性格完全不同。他摔倒了,真的疼吗?不一定疼,但他哭了,真哭假哭还不一定,通过哭声来引起关注、关心和关爱,那为什么要碰两下,要加强这样情绪表达的效果。我摔倒了,你为什么不来,你再不来,我就头撞地。我当时就在旁边,显然我的关心,或者把他扶起来,不是他想要的效果。他可能再叫她妈妈。

我觉得这样不对,他情绪表达的方式不对,这么小就这样,大了不更极端吗?

我觉得这样不对,他的内心是封闭的,一直在自我的世界里,可能只有他妈妈,其他人似乎都是外人,或者他对妈妈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心里依赖,情绪依赖,一呼百应,百呼百应。

其他人都不能让我爽,让我快乐。

哇,他妈妈似乎已经被他拿捏了,他已经开始使用小“手段”了。

我大体判断他的性格是红黄,红色要关注认可,黄色要目标,结果。红色在表达情绪,黄色做利弊判断,做出行为,强化情绪。

小小的年纪啊,性格里面两种性格的思维逻辑已经开始配合运转了。更为担心的是,我曾经写过,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同性格行为背后的用心,他是识别不了的。就比如说,你这样做,是为了让他怎么怎么样,是为了他好,如果你们性格相同,他能很快理解到你的用心用意,如果你们性格不同,他用他性格的思维逻辑去理解,你的行为模式。明白吗?这样就可能造成一种,你以为的宽容理解,形成了对方的纵容与放肆。你以为杀伐决断的利弊决策,在对方看来是一种心理和情绪的迫害。

我们要有意识去干预,干预的前提,就像带团队一样,我们首先有一个团队和管理标准,在团队人员不符合这个标准的时候,我们去发现问题去调整。但如果我们的标准是错的,我们发现的问题极有可能也是错的。

教育也是这样,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对错的标准,其次我们要知道自己行为的对错,然后明白对方行为的对错。我们要深刻理解自己的性格行为模式,进一步理解他人性格的行为模式。然后避掉我们的弱点,发挥优势,同时培养对方的优势,改善其弱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