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寻访惠州府城九街十八巷

2024-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昇夫

近日,春寒料峭的一天,去寻访金带南街上的姚家祠,之后在金带街一带转悠时,“九街十八巷”随之闪现。貌似对惠州城熟悉,然而,九街十八巷只听说过,是哪九街十八巷?都在什么位置?却又是不清楚。这里既然想到,不如去找找看。

(从梌山今中山公园,高处瞭望到的府城西南街区。远处的平湖门城楼,城外西湖、苏堤、泗州塔、挂榜山等风景名胜都能看到。网图)

自公元590年隋文帝置循州总管府于梌山(今中山公园)以来,桥西一直是惠州历代府治所在地。唐宋年间的府城面积尚小,到明朝才大规模扩建府城,至清朝形成“九街十八巷”的城市规模,当时的区域面积达1平方公里。

据清光绪《惠州府志》“惠州府城之图”记载,府城街巷总数远远超出九街十八巷,“九街十八巷”只是对惠州府城所有街道的一个泛称。这里有千年府城、千年东坡、千年西湖,已成为惠州精神文化的高地。

去年以来,多次在桥东寻访转悠。现在,九街十八巷的桥西,一时半会又转不出来啦。相对桥东,桥西府城构局更曲折复杂。

喜欢古城的我有一个想法:以后休假没有其他安排,就来逛这两个地方。古街古城,特别容易共情,特别引人感慨,特别让人遐思。

金带街

九街

金带街,文兴街,府前横街,北门直街,后所街,塘尾街,打石街,高第街,忠信街。

1.金带街

是九街十八巷中保存较完好的一条,是惠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古时惠州有钱人家多居于此,聚集着当时最多的金银首饰铺,状如一条丝带,因此而得名。

金带街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代以前,这里还是惠州城外的居民点,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街道东西走向,长约300米,宽约4米。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保存完好。

文兴街

2.文兴街

金带街支街,叮咚巷附近,南北走向,不到五十米长,尽头是塘尾街综合市场。

形成于明代。明末清初,此街靠近学院衙,店铺多经营文房四宝,方便住在金带街的考生购买。

府前横街

3.府前横街

位于中山公园牌坊前不远,中山北路的西边。

是横陈于原府衙门前的一条街道。

北门直街

4.北门直街

直贯原惠州府北城门的一条街道。有300多年历史的苗屋就在这条街上。现叫五一路。

后所街

5.后所街

在某所中心的南边。

塘尾街19号宾兴馆

6.塘尾街

西接环城西路,东接水门路。宾兴馆就在这条街上。今年惠州马拉松途经路线。

原水塘后面。

打石街(今西湖商业步行街)

7.打石街

即今西湖商业步行街,惠州首条步行街。据了解,此街从清朝到解放初,街上有十几家打石店。

高第街(是惠州巨贾住所)、忠信街,这两条街目前还没有找到。

十八巷

叮咚巷,六角巷,尔雅巷,象岭巷,朱紫巷,淘沙巷,百子巷(也称柏子树下),府背巷,白珩巷,兴隆巷,都市巷,扬雅巷,游所巷,红花巷,牛角巷,万寿巷(宫),大帘巷(大廉巷),小帘巷(小廉巷)。

叮咚巷

1.叮咚巷

古称张宅巷,东西走向,西出金带街,东通朱紫巷,全长200米左右。狭长而窄,两侧高墙,名副其实的巷子。挑水行于巷中,作叮咚声。又有一说,走路有回音。

图中左边就是恒齐张公祠。

六角巷

2.六角巷

东尽头是水门路39号,北尽头接秀水湖。多曲折。

据了解,巷中原有一六角亭,已毁。

尔雅巷

3.尔雅巷

接秀水湖北头。北至中山西路。

旧时多居文人雅士,原是府城知名的女人街。

象岭巷

4.象岭巷

北至中山西路,南至中山南路,约一公里长。多小吃,窄。另,并行还有另一条。

此地原有一岭,象岭。

朱紫巷

5.朱紫巷

人称猪仔行,取惠州话的谐音。出入鲜有布衣,多朱门紫衣之士。

今房子下部多刷成淡黄色。

淘沙巷

6.淘沙巷

与六角巷相通连,东至中山南路。

柏子树下巷

7.柏子树下巷

桥子头表功牌坊附近。与府前横街相接。前文所写的黄氏祖居就在柏子树下巷,残有柏子树下未知牌坊。

另有标兵巷,不在九街十八巷之内。较短,约20米长。金带街支巷,在陈培基故居斜对面。

剩下的11条巷,目前还没有访到,有时间继续寻找。等全部寻访到,届时再来个完整版。抛砖引玉,有了解的朋友不妨告之,在此先表示感谢!

惠州知名小吃“阿嫲叫” 梅花馆(金带街五巷7号) 亮毅陈公祠 陈氏祖居 北门大亍中的“亍”字感觉很古老 惠州府城图(网图) 桥西局部

(本文所说的九街十八巷是广泛认可的一种。图片除注明外,皆由本人实地所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