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佛神话》不一样得哲学书

2022-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名程读书

亲爱的朋友,你好!今天是我日更文章的第90天,我是名程,一个在创业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服输的人,信奉终身成长,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持续学习输入,不断输出分享,希望不管是分享一点事业,情感或者学习方法认知,希望有一点点收获!

西西弗是谁呢?西西弗其实是希腊神话里一个悲剧人物,有的翻译也把他叫作西西弗斯。根据《荷马史诗》,西西弗是人间最足智多谋的人,因为泄露了天神宙斯的秘密被打入地狱。他虽然靠着自己的智慧多留在人间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受到诸神的惩罚,罚他做什么呢?是让他永无止境地推一个巨大的石头上山,但这个石头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所以,西西弗做的事分明就是徒劳的,他要永远重复这个无效、无意义的劳动。

一、什么是“荒诞”?

这本哲学随笔是围绕“荒诞”这个概念展开的。什么叫作荒诞呢?给大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会时不时看到一些很匪夷所思的新闻,比如说一对夫妻幻想中彩票得了500万,因为这笔不存在的钱分配不均,就打了起来。很多人觉得这对夫妻太好笑了,怎么会因为这样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而打架呢?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荒诞就是说不过去、不合情理、让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觉得“很扯”的这么一种状况。

那我们什么时候会产生这种荒诞感呢?加缪认为伟大的行动和思维都有一个不起眼的开端。

大家知道的很多真真假假的名人获得灵感的故事也是如此。比如阿基米德在泡澡的时候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地产大亨潘石屹本来准备当个普普通通的白领,因为在买办公桌的时候,被同事一句“这个桌子得陪你一辈子呢”刺激到了,他觉得人生不能这样平淡,于是坚决地辞职去创业了。

荒诞也就像这样,它滋生于我们每个人看似非常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的就是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日复一日的环境里面——我们早上起床,搭地铁,上班四小时,吃午饭,再干四小时,吃晚饭,陪陪孩子,睡觉,然后周一、周二,一直到周五、周六。大部分时间里这个步骤走得都比较顺畅。但是忽然有一天,可能就在搭乘电梯的某一瞬间,我们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面的楚门,对周围熟悉的一切产生了怀疑,我们开始带着疑问去看待自己的人生。

加缪并不否定这样的状态,他告诉我们这种厌倦是有益的,因为我们只有意识到问题,才会有后面的觉醒。加缪进一步把荒诞分成四种类型——时间的荒诞、世界的荒诞、人的荒诞、死亡的荒诞。

1. 时间的荒诞

什么叫“时间的荒诞”呢?加缪的观点是我们的生活建立在对明天的希望之上,而明天却使我们更加接近死亡。什么意思呢?我们总是说明天会更好,但是明天到了尽头,就是死亡。死亡明明是我们避之不及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期待明天?所以,这是第一种时间的荒诞。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那种坐等着未来比现在过得要好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是等今天过去就好了,等毕业了就好了,等结婚了就好了,等生孩子了就好了,等娃长大就好了……他们永远活在未来里,活在期待里,觉得未来终究会自然变好。

所以,“希望”这个词在《西西弗神话》整本书里是贬义的。加缪觉得人不应该有希望(注:加缪所说的“不应该有希望”是指不应该期待可以空想出人生意义)。

2. 世界的荒诞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解释这种世界的荒诞,就是在对月亮的真相的追寻上。我国古人写了那么多描写月亮美好的诗词,比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比如“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结果如今宇航员成功登月,发现月亮上面什么都没有,月球表面甚至有些丑陋。那古人对月亮的憧憬和美丽描绘也就完全不成立了。这个世界用赤裸裸的现实否定了我们过去所有对月亮的幻想。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边无际的知识,一边,我们弄得自己精疲力竭,另一边,世界的真相和我们认识之间的鸿沟似乎永远无法填补。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求知呢?

3. 人的荒诞

加缪发现,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超脱于人世的疏离感,觉得这个世界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就好像看一个玻璃电话亭里的人打电话,如果听不到他的声音,只看到他在里面比比划划的话,就会觉得他指手画脚的样子真可笑啊。或者,我们去旅游景点玩,会感慨“哎呀人真多啊”。可明明我们自己也是人,但我们在感慨其他那些游客的时候,并不会觉得我们也是游客的一员,会觉得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这种对世界的疏离感甚至会导致我们一下子变得冷血无情,没有人性。

社会是人组成的,但为什么人会觉得自己这么格格不入,会对其他人这么冷漠无情呢?这是加缪认为荒谬的第三个地方。

4. 死亡的荒诞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亡,这是肯定的事实,没有人能逃避。但大家都不想死,觉得死是忌讳,是意外,是不能理所当然接受的。这在加缪看来也是一种荒诞的行为。

所以,人生的荒诞本质暴露出来了:人生原本毫无意义。

二、如何应对荒诞?

那我们到底要怎样对付这些荒诞呢?如果人生真的没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

加缪提到有两种我们需要避免的、不对的方式。第一种需要避免的应对方式叫自杀。“自杀”这个词其实是整本书一开始就抛出来的。

加缪在开篇讨论自杀,不是沉迷于自杀本身,而是指向生存的意义。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活着没劲就去自杀,这是对人生的一种侮辱。我们完全还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种(需要避免的)方式叫哲学式自杀。很多人认识到人生无意义之后走投无路,把人生意义和希望交给了宗教,希望能获得解脱。这里不是在否认宗教,而是在探讨除了宗教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应对方法。还有的人选择用“肆意享乐”或者“破罐子破摔”这种极端的做法面对生活,他们觉得反正一切都没意义。这些都属于“哲学式的自杀”。

除了这些被认为是错误的反应,加缪还提出了四种生活态度,选择了四种认真投入生活的人的类型。

1. 唐璜主义

《唐璜》是英国作家拜伦笔下的一部文学作品。主人公唐璜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长得一表人才,因为生性风流,被母亲派去欧洲旅行。旅行途中,唐璜辗转十来个不同国家,经历了海上大风暴、战争,几次差点死掉,但是却一路赢得了无数姑娘的心,上到侯爵夫人下到渔家女,都和他产生了爱情。

有一些人会由此否定唐璜,认为他自私、滥情,是个渣男。但是,加缪却认为唐璜的爱情不同于我们认为的爱情。他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段又一段的爱情中,他这样做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解放了爱,他至死还满怀着无穷尽的激情。所以,加缪认为,唐璜代表的一类人是通过爱的过程,而非结果,去填充生命的意义的。这是一种自知短促而又认真投入的爱情。

所以,我们要多去爱。这里不单单指爱情,而是一个广义的爱的概念。更多地去爱是对抗荒诞的一种方式。

2. 演员

加缪自己是曾经做过演员的,他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可以说戏剧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他对演员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他用一定的篇幅讨论演员问题是因为他了解这一行当。

演员的工作,我们都知道,就是要日复一日地演绎丰富的现实生活。在每一次演出里,演员演的都是不同的人,但是都需要用心、投入地扮演。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去尽可能地深入本不是他们的那些生活,在那些剧本里独一无二的角色里体现自己的存在。

同时,戏剧是一种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的艺术,一方在演,一方在看,是双方对同一种情景产生的默契和认同。台上那些辉煌灿烂的生命、那些伟大而炽热的情感,可以深深敲打进观众的心,给人带来启迪。所以,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通过尽可能多地体验人生的方式去对抗荒诞。

3. 征服者

“征服者”其实说的是一些能充分感到自己力量的人。他们在生活中能认识到精神的伟大,虽然知道光靠自己很难改造世人、改造世界,也还在多努力一点点。他们也是在用认真投入生活的方式去对抗荒诞。对他们来说,“没有哪种命运不是通过藐视困难来战胜自己的。”翻译成我们熟悉的说法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这句话本身就出自《论语》,所以孔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孔子何尝不知道“克己复礼”任重而道远,他明知自己做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很难取得成功,世人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改造,但他还是要周游列国,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下去,“累累如丧家之犬”而精神不改。这种明知失败但还要去做的态度就是征服者对抗世界的荒诞的方式。

所以,如果人早晚要走向死亡,以认真的态度投入生活是加缪赞赏的态度,比如像唐璜一样更多地爱,像戏剧演员一样扩展生命的无限可能,像征服者一样扩展命运的疆域。

4. 创作者

艺术作品在加缪心里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在他看来,那些音乐家们演奏的或高昂、或温柔的音乐,画家笔下那些色彩斑斓的画像或者教堂,庙宇墙壁上曼妙的造型和壁画……这些艺术作品或许不能真正地把痛苦从我们的脑海里消除,但是却能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智得以净化。那些别人走错的路、误入的歧途能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向我们精准地传达。

就像苏轼,无论被流放到哪里,环境多么艰苦,也都不忘记写诗。他有一句夸荔枝美味的著名诗句叫“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在宋代其实算是非常偏远、蛮荒的地方,苏轼其实是被流放到那儿的。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发现了荔枝的美味,创作诗句来自娱自乐。

加缪把这样的艺术作品概括为一个词,叫作“荒诞创作”。这里对“荒诞创作”的定义是观察世界,认清荒诞,认真生活。

开篇西西佛这个故事在西方已经是由来已久,西西弗日复一日地推石头上山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但是在这本书里,这个悲壮的故事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加缪笔下的西西弗在推石上山的过程中,不抱希望却又激情面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荒诞人”。他深知人生没有意义,所以也不准备拥抱未来,他只是积极投身当下,义无反顾地生活,其实就是在反抗荒诞本身。

这篇作品也是整本书的结尾,加缪写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这块石头的每一颗粒、这座夜色弥漫的高山上每道矿石的闪光,都单独为他形成一个时节。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应该想象一下幸福的西西弗。”所以读到这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只有100多页的书在近一百年来被历史铭记。

三、反抗、自由、激情

前面我们讲了人为什么会感到荒诞,也分别讲了人和艺术应对荒诞的方法。那么,在加缪心中,我们不能自杀,也不应该采取“哲学式自杀”的方式,那我们该怎样生活下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荒诞呢?

这里加缪提到三个词:反抗、自由和激情。前面我们说到,这是一本从个人化的视角出发的书,这本随笔里涉及的许多荒诞经历直接来自加缪的人生,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结合加缪的人生经历来谈谈整本书的这篇核心文章。

加缪的出身其实比较贫寒。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从小跟着做佣人的母亲在贫民区长大,家里很穷。加缪有一个毕生的爱好,就是踢足球。他小时候,外祖母经常因为他踢球的事说他,因为踢球比较费鞋,会把上学穿的靴子磨坏。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在一场足球比赛上接受采访,说到曾任守门员,脸上还洋溢着自豪。

但是,加缪在刚成年不久就患上了肺病,这在当时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让他再也无法踢足球,生活中也常常因为疾病而感到痛苦。所以要说加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到“人生没有意义”,可能就是因为生病而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尽管加缪身患顽疾,但他从未因此自暴自弃。

所以从加缪的人生经历里,我们能看到什么?

首先是接受。我们在世界上诞生,我们会在一定岁数死去。在活着的日子里,我们会生病,会伤心,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会因日复一日的生活感到枯燥和无聊。面对这些真实发生的事实,我们完全可以“带着伤痛去生活”。就像加缪所说,从来没有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全盘接受命运意味着确认自己的存在。就算快乐再少,这也是一个阳光和阴影、幸福和荒诞共存的世界。

那些贫穷和疾病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着值得珍惜、值得敬畏、值得热爱的事物。我们依然应该勇敢去爱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就像西西弗抗拒神的旨意、选择留恋人间的时候,对他来说,“弧形的海湾、明亮的大海和欢乐的大地”就待在那儿,等待被人类感受。

有一本书叫《幸福的陷阱》,它里面就提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痛苦的根源不是因为真的有多痛苦,而是我们对幸福太执著了,导致有了一点点不顺,就觉得天要塌了,觉得我怎么那么倒霉?而纠正这种心态的方式叫作“接纳承诺疗法”。就是首先要承认,人生就是有那些不如意又无能为力的事,把那些纠结的精力空出来,才能更好地感受美好和欢乐。

1. 反抗

那接受了之后怎么办?加缪认为我们应该反抗。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反抗?加缪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清晰的解释:

“反抗,就是人同自己的茫然、不解永恒地对抗。”“反抗,就是人时时刻刻面对自身。反抗不是憧憬,反抗不抱希望。” “这种反抗将自身的价值给予人生。反抗贯穿人生的始末,恢复了生存的伟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句“真正的勇士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把本无意义的人生过得有意义,这才是真的反抗。

2. 自由

之前我们提到过,加缪认为人其实不应该有希望。人总是习惯于思考未来,指望以后如何如何,相信那个时候自己的生活能有所起色,把主动权交给了时间,但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当下。所以,人没有未来。

正是这种对未来的放弃,可以给现在的我们提供充分的自由,可以无所顾忌,能够体会一种超越通行规则的自由。我们不必履行什么重大的人生意义了,因为前方根本没有伟大的人类使命等着我们去完成。

这里还有一层意义是赋予生命什么意义是我们的自由。在很多人看来,西西弗背的那个“重担”的名字叫“厄运”。诸神是希望西西弗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让他感到意义和价值的丧失。这样,纵使西西弗举得起石头,心中也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悲哀。

但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不同,他不但有毅力和勇气,他还有一份极难得的清醒,他知道他的苦难没有尽头,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悲观,更没有怨天尤人。在表面上看来,他还是日复一日推石上山,但他选择把上天的惩罚转化为自己的意愿,所以整件事情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如果我必须推石头上山,那么我要以我认可的态度来对待石头。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西西弗是自由的并且带着激情生活着。这一刻,他的命运属于他自己。

3. 激情

激情。加缪认为正是因为荒诞感“剥夺了我们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得以在这种有限度的自由中尽情发挥,像唐璜、演员、征服者和创作者那样,用充满激情的过程让自己满足。

所以,这本《西西弗神话》也可以用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里说的话做一个总结,

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我们都知道喜剧大师卓别林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摩登时代》。卓别林所扮演的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拧流水线上的六角螺帽,这个工作机械且毫无尽头,以至于他的眼睛里唯一能看到的的东西就是一个个转瞬即过的六角螺帽。结果在查理的生活中一切六角形的东西都遭了殃,因为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查理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拧,最后丧失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心智和情感,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当然电影有所夸张,不过这种重复性在现代世界的运转当中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成为卓别林扮演的螺丝工人,我们有在这种真实的人生处境中不断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自由,同时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所以,请从此刻开始,用你思考和抱怨生活没有意义的时间去做点什么。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才需要我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就像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可以充实我们每个人的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