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策略沟通系列领导

傻瓜!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状态不好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343人  胡一凡_非暴教练
成长

谁都想快速成长,于是有了目标,有了计划,接着我们就按照计划开始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有专注的心流,有达成目标的成就,有外界正向的反馈……

一切都很美好,这种进程与状态要是能一直持续下去,那我肯定能快速成长,实现目标,走上人生巅峰。可是,这种好状态就像城市里的蓝天,难得一见,露个脸后就又被雾霾天包围了。

不好的状态总是摆脱不掉,各种负面情绪、自我否定、逃避现实、拖延、懒惰都冒了出来,这是经常困扰我的问题。我翻看过往的文章,发现这是我最近一年半以来所提及最多的,我经常对别人说,我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状态不稳定。

很多人应该也有共鸣,总有那么几天,甚至几个月状态不佳,什么不想干,心情不爽,或抑郁或空虚或莫名烦躁。我的感受是那么深切,因为我太想自己成长了,我总跟自己说还有好多事情要做,然而一旦陷入不良状态的旋涡,经常就无法自拔。

我是老中医嘛,那自己有了问题,肯定是要给自己治疗的。先后尝试了好几种方法,各有成效,今天又有突破,彻底摘除这个病名。

下面先介绍我一路走来用过的方法。

1、认知疗法。所谓的状态不好,真的是身体出了毛病吗?不是,尽管身体有病之后会影响状态,精力管理也是行动力的基础,但我状态不好的时候更多的是心理原因,也就是认知问题。

显然,改变认知是关键,这一改变来自对“周期”这一概念的认识。一年多前,在李笑来的得到专栏知道了周期这一概念,我就意识到这不仅是投资的最少必要知识,也是应对成长逆境的法宝。

早在高中政治课上,我就记住了一句话:

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的,这种波动自然就有高峰和低谷,关键是下一个高峰不断向上,这种趋势才是成长的曲线。知道了周期,对自己就不用那么苛刻了,状态有好有坏是必然的,不用跟自然规律较劲。

2、行为疗法。状态不好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干,但越不想动就更难跳出深坑,通过行动产生新的体验与想法,或者转移注意力、宣泄不良情绪。我一般是习惯性的看小说或者杂志,我是知道这样做无济于事,甚至会延长不良状态周期,后来就增加了新的行为。

主要是两项内容。一是外出,切换环境,跑步、骑行、游泳、登山等户外运动能让我放空情绪,思路清晰。二是学习新技能,比如学习唱歌、练习乐器,特别是在弹吉他的时候,心手合一,全神贯注,状态在不知不觉间恢复。

3、写作疗法。很早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想法写下来,当事情说出来之后,心里就好受很多。写作能够宣泄情绪、梳理思路,调动我们的元认知进行反思,这是对内心的疗愈,也是激发新的行动,而现在每天写一篇文章,明显状态低谷期越来越短。

写作似乎啥都好,不过,今天看到有人指出了写作的一个坏处。这个人也是跟我一样,会用写作来表达情绪和想法,但他发现,写多了之后,他对负面的情绪和状态变敏感了,于是每次都有情绪可写,可状态还是经常不好。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原因不是写作的错,而是没有行动,所以写作尽量少点情绪宣泄,多点践行清单与心得。

4、关系疗法。这也是我常做的,现在经过系统的心理学训练和自身的实践,更加坚定了这一认识与做法。关系决定一切,关系能给我们滋养。具体来说,就是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主动联系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者的智慧与情感支持会帮助我快速走出低谷。

这里多说一句,今年年初,我特别羡慕黄磊、苏磊两个cp,他们不仅是朋友、战友,更是真爱。真爱是我起的称呼,因为他们会像恋爱中的男女一样,主动关心、提醒、监督对方,你要赶紧去做xx,你要怎么怎么做,你要是懒惰拖延,就直接在你屁股上踹一脚。

当然,除了伙伴关系,恋人、丈夫妻子、父母家庭等关系也能让我们获得滋养,调解情绪,释放压力,找到责任与目标。

上面是我用过且仍然在用的方法,一个多月前我再次向别人讲述我面临的最大成长难题,我把“状态不稳定”换成了“没有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因为我状态比以前稳定多了,但仍然没有啥成果,于是我就把原因归结到没有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那一刻,我松了一口气,伴随一年多的疾病去除了,但自己归结的这个新原因又该怎么办呢?我当时没有去认真思考,到底是治疗了一个疾病,然后发现了新问题,还是说我自己不过是换了个病名。

现在我清楚的知道是后者,没有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还是逃避现实、不想做事的表现么。今天在阅读永澄老师的一篇公众号文章的时候,老毛病有了新的突破。

状态和情绪不好,是能量比较低的表现,能量不足有两大原因:一是自我效能感太低,严重自卑无法产生能量,二是能量被内耗掉了。绝大多数人是后者——能量的内耗!而内耗的出现来自于:两个甚至多个信念的彼此冲突。找出冲突的信念,并思考它们的应用场景,就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状态不好是能量不够,这点说来不让人意外。记得古典老师很早就说过一个“车日路”模型,就是说我们要前进,需要有目标方向、路径与动力,这三者缺一不可。但上面这段话对于能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却让我又有新思考。

比如,我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说清楚一点,所谓最重要的事情,一是赚钱,这主要是专业技术与店铺运营;二是脱单,这有父母的压力也有自己的需要。这两件事情我明知道很重要,但却把时间都花在了通识学习与闲聊消遣中了。

以专业技术为例,为什么没花大量时间专心提高呢?的确是有多种冲突的信念,我冒出的想法有:

解决方案。信念就是你坚信它是正确的那些观念,无论如何坚信,它也仅仅是你对事物发展的一种假设。具体应用的时候,假设就会出现不适合的情况。

这里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假设。

9月份的时候,我在学习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那时候就发现阻碍改变的是背后隐藏的假设。比如我一直想早起,这是我想要达成的目标,可是却做了晚起这与之相反的行为,那么这一相反行为背后就隐藏着我的假设,就是我认为早起后到了上午也会没精神,还是要睡觉或者强撑影响效率。后来对非暴力沟通的认识加深,我知道这一假设其实也是我内在的一种需要。

要么证明这假设的错误,只不过是虚假的泡影或纸老虎,只需要去验证一下,一戳就破。要么,按照永澄老师和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把假设接纳为一种信念或需要,然后是建设性的满足与实现,根据不同的阶段与场景采取不同信念与需要。

再回到我上面的例子。很明显,列出的四个信念是适合不同阶段与场景的。偷懒想玩是正常的,想学习其他知识是可以的,但当下最紧迫最重要的事情是提高专业技术,根据阿姆达尔法则,这是目前的瓶颈。

具体的做法,可以应用两个思维模型。

1、PORT模型。也就是目的purpose、目标goal、结果result、任务task。

我觉得专业技术很重要,我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型去思考。去学习专业技术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目的;我要达到什么目标,smart原则;我要拿到什么结果/成果,以终为始,富人思维;我具体要怎么做,每个下一步要完成什么任务。

用这个模型粗略一看,我就发现自己是蠢蛋,目标、结果、任务都不清晰,就知道要做,就想着乱动,身体和情绪当然不愿意啊,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路径和步骤嘛,况且学习的确枯燥,情绪这头大象也就自然不乐意。

2、RSQC模型。也就是范围、进度、质量、成本,知道目的之后,在制定smart目标之前,要先用这个模型来审视目标。

范围、进度、质量、成本是一个目标的四要素,相互限制,你想多做事,缩短进度,提高质量,成本就必然增加。这很正常,如果想要让问题快速解决(进度加快)、高质量解决(质量提升),就必须多投入成本才行。

继续回到我自己的例子,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有两件,可这两件事仔细说来至少包括三个项目。如果不减少项目,又想高质量,那就要么增加成本投入,要么拉长进度。比如,学习专业技术,想三个月有一个显著提升,那可能每天需要5个小时以上的成本;若是只愿意每天拿出两个小时,那就需要7.5个月,或者花更多的金钱成本,请高水平老师来指导,这样增加成本投入也可以缩短进度。

有了这个模型你就不用纠结了,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还想要好的,这不是不可以,但就需要投入更多成本、拉长进度了,你愿意吗?这个模型可以称之为公式,你必须做出取舍和选择。其实,最应该选择的是范围,吴军老师说“效率=产出/少做事情”,每个人都会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自己效率不够高,但问题的根源在于你不知不觉间做了很多不那么重要的事情。

总结一下,我以往一直认为自己是状态不稳定,没有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可原来只是缺乏能量,能量被自己不断内耗,直面问题,运用模型与工具改变行动。经过这篇文章的思考,我对之后的行动是非常清晰了,但我仍然不敢确定自己何时能达成目标,希望在未来半年内我能给出坚定的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