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我们的生活又慢下了脚步,因为疫情。
宅在家的日子里,是一段偷来的妙时光。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我,自然少不了洗洗涮涮、煎炒烹炸的家务事和孩子的作业辅导。当然,那么些好书、好影视剧、那么多好的音频也在等我来,至于锻炼健身瑜伽之类,还不一定能安排上呢!
前两天知道了开东老师也每天看一部经典电影,我不禁有些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嘛!后来听说美姐姐也一样,真是心有灵犀啊!
说说昨晚看的一部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之前不知在哪里听过,《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好像是一幅世界名画,仅此而已。关于绘画,我的了解几乎是零。出于好奇,我试着打开看看……
电影海报家境贫寒的少女葛丽叶为了生活被人介绍去做女佣,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可最起码解决了吃饭问题。经常去市场采买的葛丽叶认识了屠夫的儿子彼得,年轻的小伙子喜欢她,女佣嫁给屠夫的儿子,似乎这就是他们的归宿。
葛丽叶和女佣 葛丽叶和屠夫的儿子彼得女主人安排葛丽叶去打扫一间似乎很神秘的屋子——原来是一间画室,要求房间里的物品全都不能移动,可她自己却不敢踏进一步。原来男主人是个很有才华的画家,可才华不能当饭吃,他无奈依附于她的妻子和岳母,而岳母才是这个家的实际掌权人。她利用自己的社交关系通过赞助人把画家的画卖出去,也给画家带来新的客户,当然也为整个家带来收益。不过因为不被妻子理解,在一次激烈争吵后妻子从此不被允许进入画室。
画家的妻子葛丽叶虽然贫穷,但他的父亲似乎能画几笔。影片一开始,她在离开家去做工时,所带物品寥寥无几,其中一块画有图案的瓦片吧,她一直很珍视,就是父亲亲手给她的。也许这就暗示了贫穷的姑娘在绘画方面的一些天分。所以后来在主人家打扫画室时,起初她被画家的画所打动,呆呆凝视着。而年轻的姑娘葛丽叶也打动了画家的心,带给了画家一些灵感。他要求葛丽叶帮他调色、买颜料、跟她介绍油画的各种不同颜料,这些都给葛丽叶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随着相处的加深,他们之间越来越暧昧。
葛丽叶在干完家务之余成为了画家的模特。画家越来越着迷于葛丽叶,画家的岳母知道他们的暧昧并默许了,但这让他的妻子醋意大发,栽赃嫁祸葛丽叶偷窃。后来真相大白,岳母依然留下了葛丽叶,因为画家的画作是他们的经历来源。
画家发现妻子戴着珍珠耳环会产生光影的变化而吸引人的目光,所以她要求葛丽叶戴上珍珠耳环,几经周折岳母把耳环交给了葛丽叶,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画家亲手为葛丽叶扎了耳洞,戴上了水滴形的珍珠耳环。葛丽叶以为会发生什么可是没有,画家拿起画笔继续作画——“肩膀不要动,头扭过来看着我”,葛丽叶的眼睛亮晶晶地看向画家,那眼神诉说着太多太多的东西,至此这幅世界名画诞生了!全黑色的背景下,少女的眼睛和那只珍珠耳环一样闪亮夺目!
戴珍珠耳环的葛丽叶画作完成了,女主人的忍耐也到了极限!她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冲进了画室,看到画的那一刻,她的内心彻底崩溃!“你为什么不画我?”她声嘶力竭地质问,“因为你不懂!”这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打击!“她连字都不识,她懂?”……一切都结束了,可生活还要继续,所以除了葛丽叶被赶出去,一切照旧。
生活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孤独的葛丽叶低头做着家务活,另一个女佣将一个小包交给她,就是那副水滴形的珍珠耳环……
因为拍摄得很早,整部影片是黑白色调,画面大多时候是阴暗的,全程给人感觉压抑沉重,鲜少有欢快亮丽的时候,就是画家家里为新生儿庆祝的晚宴上,虽然高朋满座食物华美丰富,也依然让人感觉暗潮汹涌,那夸夸其谈的贪婪的赞助人范·拉文,那极力想要借着宴会拉拢赞助人的岳母,那金玉其外无限荣耀的画家妻子,还有那与晚宴极其格格不入的画家和他那嫌恶的眼神……整部影片最靓丽的就是葛丽叶难得的微笑,和那副闪耀着光泽的珍珠耳环。
才华横溢却穷困潦倒的画家依附于妻子一家,最后只能看着葛丽叶被赶走却无能为力;贫苦不堪的少女葛丽叶为了生计去辛苦做工又被无情赶走;葛丽叶的母亲甚至是有些鼓励葛丽叶和屠夫的儿子相处;画家的岳母默许女婿和葛丽叶暧昧甚至为他们创造条件;画家的妻子明知丈夫不爱自己却尽力讨好,只能把怒气撒在女佣身上……每个人都首先要活着,虽然人人生活得都很沉重。甚至连画家的孩子故意弄脏床单、栽赃葛丽叶等等,也是因为这个孩子几乎不被父亲正眼看过,不被人真正爱过!
在一个痛苦的时代,一个糟糕的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真正生活得幸福!
想起——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书名就出自这段文字,海明威还用它作了书的开篇。不过很少人知道,这段文字出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之手。
看完了电影,忽然想了解一下这幅世界名画。打开百度搜索,得知这幅画的创作和影片没有丝毫关系,影片根据画家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加工和丰富想象,从而让更多的人走近了这幅画作,认识了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这幅创作于1665年的油画现收藏于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可关于这幅画作创作的背景和故事,早已随着画家尘封于历史之中,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又被称为荷兰的蒙娜丽莎。画家维米尔十分擅长构图,他的画作会使人感到非常和谐,他对于色彩和形体的表现炉火纯青,人物的轮廓线虽然柔和但却无比稳定,正是这种柔和与稳定的平衡,使得维米尔闻名于世。
在《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维米尔使用了深色背景和正侧光来突出少女的主体,再加上对少女五官的刻画,尽管画面没有任何故事情节,但我们却仿佛看到了她的平静的内心,超凡的气质。
红润的双唇,棕黄的服饰以及黄蓝相间的头巾,红黄蓝三原色的魅力在这幅画作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维米尔特别喜欢用柠檬黄,在亮面处的柠檬黄时画面效果得到了升华,使画面更坚韧没有那么易碎,看着非常从容、和谐、安静。
画面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少女的左耳佩戴的一只珍珠耳环,这个略显夸张具有金属质感的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若隐若现。而这个珍珠耳环也似乎说明了这个少女并不是贫民家的孩子,珍珠在维米尔画中常常象征贞洁,因此也有人认为该画很可能画于少女成婚前夕。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Jan Vermeer),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被看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是17世纪荷兰绘画的第三个重要代表。荷兰在17世纪是欧洲经济繁荣的强国,文化艺术相当发达,产生了哈尔斯、伦勃朗,在欧洲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维米尔是继哈尔斯、伦勃朗之后独树一帜于17世纪中期的大家,只活了43岁,死后又被人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艺术评论家们重新发现,从此名声日隆,给了他以应有的地位。他被称为“沉睡了两个世纪的司芬克斯”,是“谜一样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