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改变学习(6)
研究人员误导老师:已经认定一些学生是潜在的高成就学生,而且会在一年中不断成长。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挑选的。在学年结束时,研究人员又回去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
主要研究结果
1. 在这一年里,研究者所指定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取得了更大的学业成就。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老师对这些学生有了高期望,学生也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行为。
2. 研究者主要在低龄学生中告知这一高期望。和对照组的孩子相比,这些七八岁的学生拥有十岁孩子的言语智商。
3. 学生之前的成绩和能力不会影响其从老师的高期望中获益的多少。能力低和能力高的孩子都相应地受益了。
4. 男学生在言语智商方面得到了发展,而女学生主要在推理智商方面得到了发展。
期许是一股神奇的力量!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佛洛狄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决定帮他。
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皮格马利翁称他的妻子为伽拉忒亚。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给点阳光它就灿烂如果你觉得神话仅仅是人类美好的愿望而已,那你就错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用科学实验证明期许效应确实存在。他们在奥克学校做了一次实验,先对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显著。而且,从教师所做的行为和性格的鉴定中可知,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有适应能力、更有魅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等倾向。这一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股神奇的力量来自哪里?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别人”最好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你若放弃孩子,或许全世界都救不了他。你若相信孩子,他将拥有全世界。
记得有一次听林文采老师讲课,她讲述了一个早年创伤伤痕累累的个案,该案主经历了父母的忽视、虐待、寄养、性侵害、被骗……如此种种,总之你能想到的不适都在她身上发生过。我们一群身经百战的学员,也从未见识过如此不堪的案例。说到最后,林老师突然问到:“你能在这个案例中看到希望吗?”我们齐刷刷地摇头。林老师说:“萨提亚模式特征之一就是正向视角,我们咨询师需要从来访者中看到力量、看到希望,并相信她能从中走出来!你们看到了吗?”静默!还是静默!来访者的悲惨经历实在是让我们看不到希望。林老师盯着我们坚定地说:“她还活着!”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