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想法圣贤书友会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忧伤肺,喜胜忧

2022-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四施无畏力

《黄帝内经》分《灵枢(shū)》和《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他三部分别为黄帝的《难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的《神农本草经》。

今天来聊一聊其中的“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是中医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应象”两个字,其中“应”是对应的意思,“象”是现象的意思。

这一篇也就是以“阴阳”为核心,将天地万物的所有现象,和人体生命形象一一对应:

1.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

西方生燥,燥生金:西方属“秋天”,天气生“燥”,“燥”能使“金气”旺盛。

金生辛,辛生肺:“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够直通“肺气”。

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气”能够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又能够滋生“肾水”。

肺主鼻:肺气通于“鼻”。

2.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五气中的“燥”,在地为五行中的“金”。

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人体中为“皮毛”,在五脏中为“肺”。

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五色中为“白色”,在五音中为“商”。

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五种声音中就是“哭声”,肺的病变表现为“咳嗽”。

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七窍中为“鼻”,在五味中为“辛”。

在志为忧:“肺”所对应的情绪是“忧愁”。

忧伤肺,喜胜忧:忧则伤“肺”,忧愁过度,就会伤害“肺”。一个人老是忧愁,老是悲伤,体内之气就会耗散,“悲”则“气消”;导致人的精气神消耗,会伤害到“肺”。

热伤皮毛,寒胜热:“热”会伤到“皮毛”,但是“寒气”能够抑制“热气”。

辛伤皮毛,苦胜辛:过多食用“辛味”会伤到“皮毛”,但是“苦味”可以抑制“辛味”;因为热属“火”,寒属“水”,水克“火”,所以“寒气”能够抑制“热气”;辛味属“金”,苦味属“火”;火克“金”,所以“苦味”可以抑制“辛味”。

3.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北方生寒,寒生水:北方属冬天,阴凝而生寒,“寒气”能够使“水气”旺盛。

水生咸,咸生肾:水能产生“咸味”,“咸味”能够滋养“肾气”。

肾生骨髓,髓生肝:“肾气”能够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又能“养肝”。

肾主耳:肾气连通于“耳”。

4.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shēn),在变动为栗(lì);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天为五气中的“寒”,在地为五行中的“水”。

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人体中为“骨髓”,在五脏中为“肾”。

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五色中为“黑色”,在五音中为“羽”。

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五声中为“呻吟”,病变表现为“战栗”。

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七窍中为“耳”,在五味中为“咸”。

在志为恐:在情绪中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肾”对应的情绪是“恐惧”,恐则伤“肾”;恐惧的时候,人的气往下走,就会影响到“肾”。

寒伤血,燥胜寒:寒冷是会伤害“血”,“湿气”能够抑制“寒气”。

咸伤血,甘胜咸:咸味能伤到“血”,吃得咸直接影响到血压;但是“甘味”可以抑制“咸味”;因为寒气和咸味的五行属“水”,湿气和甘味属“土”,“土”克“水”;所以“湿气”能够抑制“寒气”,“甘味”可以抑制“咸味”。

“阴阳应象大论”告诉我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现象可以与自然界的“阴阳,四时,五行”的消长变化现象相感应,相通应。

天地之阴阳与人身之阴阳,所有现象都是相互对应,相互感应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