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的是刻意练习,而不是重复劳动
(1)
在公众号上写了近六百篇文章,虽然我有去刻意注意,但还是会常常出现错别字,昨天的文章又出现了个明显的错别字,遗憾的是自己在发文前通读了几遍,还是没有察觉。
看自己写的东西,我总是难以做到一字不差的阅读,这是由于熟悉,而会自发一目十行,也是思维定式的体现。
我常主动跟大家分享我的不足和缺陷,虽然写文章不为讨好任何人,但也特别欢迎听到不同的意见。
每次出现错别字,不管是文章下方评论,还是微信后台提醒,或是微信好友私聊,我都是满满感动,毕竟当下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指出他人的错误。
《异类》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的理论,被很多人奉为圣经,似乎只要有一万个小时的付出,就能够成为专家,脱颖而出。
在我看来,这个一万小时代表着努力与付出,并没有问题,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并不是所以的努力都会有结果。
大多建筑工人,工作了十年,也难以成为一名设计师;大多的财务人员,工作了十年,也无法成为一名CFO;大多的股民,炒股十年,却还是炒股亏损;大多的学生,学了十几年,却还是不会学习。
(2)
可见量变不一定产生质变,而相比长时间付出却没有提升,还有更无奈的。
比如我写了一年半的文章,阅读量最高的一篇不过十几万,而有些人可能才写三个月,就被各种签约,阅读量破百万。这也好比,前段时间听人抱怨,一些从业二十多年的医生,比从业几年的还要差。
于是我们有人就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认为自己付出这么多,却还不上那些付出少的人,把原因归纳于运气、天赋等等。
这其中蕴涵着三种错误思想:
1.认为能力受到基因的限制
2.认为做的时间长,就一定能做的更好
3,认为想要提高,只需要努力
殊不知,任何人的进步,除了努力,还需要正确的路径,而不是重复劳动。
(3)
此前我推荐了一本书《刻意练习》,练习必须是刻意的,无目的地的练习只是重复地做一件事,一旦这件事达到了可接受的样子,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的促发,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而想要做到刻意练习,需要注重四点:
1.拥有目标
这里的目标需要具体、可量化、可执行、有时限。而刻意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2.保持专注
想要取得进步,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PS:这里提到的是注意力,而不是时间,注意力比时间更宝贵。
3.及时反馈
刻意练习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反馈,来准确辨别自己的不足之处,思考为何会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解决,尽快进行调整。
4.走出舒适区
刻意练习最重要的,那就是逃离舒适区,如果停留于舒适区内,那么做的始终都是重复性的工作,无法进步提升。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让自己花费的时间,能够产生足够的价值,也是我常常对自己团队说的一句话,共勉。
孙凌,连续创业者,职业生涯规划师,前超级课程表副总裁、美团校园创新业务负责人,每天一篇思考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