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这么容易死吗?
片名:踏血寻梅
导演:翁子光
编剧:翁子光
主演:郭富城 / 春夏 / 白只 / 谭耀文 / 金燕玲 / 邵美琪 / 李逸朗 / 杨诗敏 / 蔡洁 / 吴嘉星 / 何卓霖 / 艾迪 / 谭炳文 / 梁小冰 / 车保罗 / 太保
剧情简介:
2009年,十六岁的湖南女孩女孩王佳梅(春夏 饰)追随改嫁的妈妈和姐姐的脚步来到了香港,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她感觉到格格不入,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志愿成为模特的佳梅以助理身份入行,尝尽了圈内的苦辣酸甜,最终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出卖肉体。直到某天,她认识了拥有悲惨童年经 历的肥仔丁子聪(白只 饰),两人的命运同时朝着悲剧的方向转变。繁忙的警署内,肥仔前来自首,负责此案的臧SIR(郭富城 饰)针对相关人士展开调查,在此过程中,佳梅和丁子聪个人的故事交替展开。有如两条悲伤的河流,最终汇成混杂着血污与泪的黄泉之水……
本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前几天有个女同事下班后通宵没回家,手机关机,急的他老公四处找人。直到第二天下午这女的才出现,当着大家面死活也不肯讲这一夜上哪了。帮着寻人的一同事故意绘声绘色地吓唬她:有一女的,被她朋友杀了,凶手毁尸灭迹,把这女的宰了……
我知道我同事套用的是港片《踏雪寻梅》中的情节,跟如今的年轻人讲大道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吓唬吓唬他们说不定还可让他们收敛一下,也就含笑不语了。
我曾经吐嘈过港片浮躁,剧情发展欠细节铺垫而显得突兀,人物心态变化过程欠描写以致人物的行为难以置信,故事动漫化等通病,但看《踏雪寻梅》一点都没有现时港片的弊病,而且在人物的塑造上还相当成功。
女主佳梅的悲剧是最吸引观众之处,一个花季少女为何轻生,疑犯此说是否在意图为己开脱?导演沒有在如何破案上下功夫,而努力地将酿成这个悲剧的各种因素呈现在观众面前。人生于世最希望还是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别人的认可,但佳梅不过是个来自贫穷的地底阶层的新移民,家庭经济拮据又中途缀学,想在香港社会中得到认同是难而又难的。虽然她十分努力地去工作,但也只能丛事薪水微博而且艰苦的工作,还要处处受主管的气和盘剥,社会实践的失败使她破罐破摔,走上了援交的道路。用电影中臧警官的说法是他们心里已经没有希望了。电影还隐晦地交代了佳梅初潮时的恐慌,而这也是给佳梅留下心理阴影的。因而她对同桌同学的自杀表现得麻木不仁,又因就读于教会学校,因而把希望寄托在魂归天国之后。
我不同意佳梅的悲剧根源是由于她贪慕虚荣的说法。女孩子爱美,想照个艺术照,爱买漂亮鞋子这在今天实在说不上是什么离经叛道的事。她希望得到妈妈馈赠的名贵礼物,这也是小孩子常有的心态,在她心目中会以为这是对已缺失的母爱的补偿,何况也就一副价值四千多的耳环而已,(送部苹果给孩子也不只这点钱了),但由于妈妈处理这事态度过于粗暴简单,使她对家庭完全失望并且自暴自弃。她拒绝了男友送她新电玩,而只想要和男友一起玩过的旧电玩,这也说明她更重视的是与男友的感情,更希望的得到的是男友的爱而巳。可惜她结识的不过是个玩弄感情的骗子,在对方的女友面前更被狠狠地羞辱了一翻,这成了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精神彻底崩溃的佳梅遇到了同样沦落同样失意的丁子聪,正所谓“倾盖如故,白首如新”,两个同样沦落的人转瞬成为知己,再加上服药后激情时的幻觉,平时想做而又不敢做想轻生又有所留恋,但在这刻瞬间就做出来了。电影中的这一刻佳梅的神情是欣慰的。
在电影中两次出现女主角唱《娃娃看天下》的场景。一次是开始时女主边吃着简陋的饭菜边唱,一次是在片末女主站在楼顶的大标语下边舞边唱,还有在赴港途中映在车窗上那张脸充蒲既焦虑而又憧憬的表情,这都说明女主在赴港前是充满希望的。可惜现实的社会如此残酷,把她那点可怜的愿望彻底击碎。我们说九十后是baby一代,现实的世界,娃娃看不懂的。
电影的末段有这样一场我认为是导演政治视觉的表现。一个小丑式的港独分子跳上巴士狂喊一通口号后看见无人理睬,悻悻而去。作为观众我是这样想的:即使实现了那些空洞的口号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地底阶层又有何俾益?社会的繁荣需要大量来自中下阶层的低收入劳工,但如何让他们安居乐业,让他们中的优秀者也能有上升渠道?
有的朋友试图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去解释女主的行为。但弗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毕竟已是上百年前的产物,一些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固然有用,但并不是放之一切皆可的。现代社会的问题还是需要从社会各方综合分析。
最后再说一点:能畅谈自己喜欢的电影真好!能为自己喜欢的电影写评论真好!或许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