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分离焦虑

2017-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亮的记

       在早上,入园的时候经常看见妈妈流泪,孩子哭泣的情景。让人顿生恻隐之心。此时家长会请求老师让她能多陪孩子一会儿,两会儿,或者……,一上午。

       我们通常都会劝妈妈离开,因为我们很清楚,如果妈妈不离开,孩子就会一直处于和妈妈即将分离的痛苦体验之中,反而会把分离焦虑延长。妈妈最后离开的时候还会让孩子再经历一次分离。在这期间老师是没有办法和孩子建立链接并且帮助到孩子的。

      妈妈们都知道一个词“分离焦虑”。可是分离焦虑是谁的?只是孩子的吗?

     通常母亲的分离焦虑比孩子的更强大。妈妈会用头脑幻想出各种孩子在幼儿园不快乐的情景。老师怎么对待我孩子,有没有小朋友和她玩,喝水、吃饭、睡觉……。妈妈的头脑里会上演一部孩子痛苦的电影——这就是妈妈的分离焦虑。

      妈妈会担心孩子有情绪——哭,那么孩子就会用情绪控制妈妈。“孩子会吗”?妈妈们一定会问。

     用情绪控制妈妈是孩子天生的能力,孩子一出生还不会说话,不会移动。渴了、饿了、冷了,他就会用情绪——哭来召唤妈妈。妈妈来了小婴儿就会得到满足和安全感。

    随着小婴儿渐渐长大,她会说话了,能走到更远的空间。那个空间里有玩具,花、草、大树,伙伴,成人,都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满足感,孩子有了更大的世界。与妈妈的心理链接已经不是孩子的全部了。他甚至慢慢的开始和妈妈建立界限——我一个人玩的时候不要来打扰我,让我一个人多玩会儿。

      孩子不再是那个小婴儿,他长大了。而妈妈往往还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还不知不觉的用对小婴儿的方式对待已经渐渐长大的孩子,一会儿的分离都会让妈妈产生焦虑,在生活中妈妈会不知不觉的在控制这个孩子。

       我们通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孩子通常体型不太饱满,有时候好像突然失去了自己骨骼的支撑,变得瘫软。其实那不是失去骨骼的支撑,是失去了自己生命力的支撑。孩子的生命力消耗在与母亲的情绪纠缠之中了。

       幼儿园的分离只是一个很小的分离。事实上,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离妈妈越来越远的过程——剪断脐带离开妈妈的身体;断奶;爬行,学会行走,找到玩伴,进入学校……

       我们望着孩子的背影,越来越高大,越走越远。是的,我们不能站在孩子的前面,那样我们会遮挡住孩子望见世界的视线。要甘愿成为孩子的背景,学会优雅的从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慢慢退出。带着深深的祝福,望着孩子走向自己的世界。

        在慢养育幼儿园里,老师是允许孩子有情绪的。老师会坐在孩子身边,告诉他:“我知道你想妈妈,你很伤心,你哭一会儿吧。老师在这陪着你。”老师会把手放在孩子的后背慢慢的抚触,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老师还会给这个孩子讲个小故事,和孩子一起玩沙子,请孩子帮助照顾花草,引导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儿。孩子很当下,很快就高兴起来了。

       妈妈需要做的是,在送园时,坚定的把孩子交给老师,告诉孩子妈妈要去工作了,下午妈妈第一个来接你。然后亲亲孩子,给孩子一个拥抱。

入园是一个过程,需要妈妈和幼儿园配合好。那句;“下午妈妈第一个来接你。”不是在哄孩子,而是一个正式的承诺。妈妈要协调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第一个早早的来接孩子。孩子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