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心理泥沼,源于看不透事物的两价性 | 森田治强迫
01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两价性”,任何一个事物背后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如果一个人只是看到好的一面,或者盲目追求事物好的一面,结果将是把自己逼进绝路。
今天接待这位来访者是一位企业白领,她的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确认等。
每天跟数据打交道的她因此而倍感焦虑,一次因为应对老板交给的重要任务,甚至在一项数据报表上耗费了整整一晚的时间。
早就做好的报表被她来来回回检查了上百遍,虽然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一点意义都没有,但她就是停不下来,最后是哭着完成自己的强迫行为的。
为什么她会变得如此焦虑?
研究生毕业后,她如愿进入了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公司,收入不低,工作环境也不错,这让她感到很满意。
但很快问题来了,整天与数据打交道的工作对于一个做事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为了做好一件工作,她常常因为过于仔细付出比别人多2倍的时间,工作效率偏低的问题终于被领导发现,并且多次督促她及时改正。
为此她付出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赶上比自己工作效果高的同事,也成为做事又好又快的出色员工。
几个月下来了,她常常感到精疲力竭,工作效率却没有提升多少,她非常苦恼,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02
木木分析认为,来访者属于偏细致谨慎的性格,做事业比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慢性子”。
可是这个慢性子偏偏遇到了要求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自己主观上又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了解,于是拼命地逼自己追赶比自己效率高的人,结果只能是越干越疲惫,越干越焦虑。
所谓的两价性,其实是希望来访者看到凡事都有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和不利于自己的一面。
这份工作收入高,有一定的职业光环,不用再承担考博的压力等等。
但是如果做这份工作,势必会让自己感到压力山大,可能会承受一定的焦虑和痛苦,甚至还有强迫症状。
如果不能看清这些,主观上寄希望于自己的努力,能有一天做到跟别人一样,让领导满意,那么自己会走进一个死胡同。
图片
03
来访者愿意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前提之下,那么需要明白,自己不可能不承受一定的压力。
自己的个性势必会感到工作吃力,也可能被领导责难,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
只有改变我们认为努力可以改变一切的绝对思想,慢慢接受现实的自己,不对自己产生过高期待和要求,才能使自己回到真实的世界。
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才是能量获取的源泉。
当领导批评自己的时候,如果在来访者内心是和领导的想法一致,认为自己“无能”、“没用”,“不如死了算了”。
那么自己就会很痛苦,逼自己努力,但发现一切都无法改变之后就会变得更加痛苦。
所以,来访者要在内心深处多去鼓励自己,肯定自己,包容和理解自己,“你已经够努力,下次继续加油……”。
这样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一步步提升自己,焦虑也将慢慢被化解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