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纸灯,一群小人,羊肠小道,走到天黑。
有些记忆碎片是无比珍贵的,每到一段时间你就要去回味,这些回味可以帮助你忆起那段最纯真的岁月,将你带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我们农村的小孩子童年没有所谓的玩具,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制作。我们也因此有机会亲手制作了自己喜欢并且有意思的玩具,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做灯笼,放灯笼。
放灯笼在农村机会很少,每年只有元宵节的时候才可以放灯笼。为了能够将这个村里的“盛世”举办好,每个小伙伴都卯足了劲做自己独特的灯笼。
1
一个纸灯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材料可以选择,我通常是用家里白酒的箱子做灯笼。做的时候,在四边的箱子的面上抠洞,每一个面都做相同大小的洞。
等到洞全部抠好的时候,在选择家里上等的白纸来糊。白纸最好选择比较薄的,因为厚的白纸贴上洞口,灯笼的亮光就不够,会被其他的小伙伴的光比下去。
抠好了洞,给四个洞口贴好白纸,在上方的箱口钻几个小洞,这个洞是为了方便窜绳子用的。灯笼因为要手提,所以必须要在上方箱口钻洞,
洞钻好了把绳子选择好,并且找到合适的棍子,绳子的一端扣紧,一端扣在灯笼上,这样简易的一个灯笼就做好了。
2
一群小人
因为元宵放灯笼,一年只有一次。所以每一次灯笼做的时候,小孩子们都希望能够将灯笼做的最好。
做的好才有面子,做的好才能够骄傲。
一个好的灯笼的判定根据三个方面去考究:
灯笼的造型,手提的线是否漂亮,灯笼的亮度如何。
灯笼的造型其实看每个人家里的收藏,有好的箱子做起来自然更加完美。我小时候基本上选择用白酒的箱子做,有的小伙伴会用脑白金的盒子做,不过灯笼很小,亮度不够。
手提线的选择很难,我大多数都会选择奶奶缝补衣服的白线做手提线,没什么优势,就一个,结实。
灯笼的亮度其实影响灯笼效果很重要,为了增加灯笼的亮度,小伙伴们纷纷会将箱子的四面裁开很大,最后用更多的白纸贴补,这样白纸覆盖率高,灯笼的亮度就更强。
3
羊肠小道
放灯是晚饭之后才可以,元宵节的晚上大家都会早早的吃完饭,然后从庄子里面最后一排开始走。第一个小人出来,附近的小人和他集合。大家不会有统一的安排,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小时候大路只有一条,宽度仅仅两米。搁现在来说,顶多也就一个羊肠小道。
在元宵节的晚上,这样的乡间小道上,会铺满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小人拎着自己的灯笼在路上团聚,没有人号召,只是一种默契,一种乡下人唯一乐趣的默契。
路从最后排的庄子开始走,一直走,一直走。路上会讨论谁的灯笼好与不好,谁的灯笼一不小心碰倒了蜡烛,烧坏了白纸。谁的灯笼蜡烛灭了,到处找火柴。
4
走到天黑
农村是没有娱乐活动的,所以一般小孩子在外面游戏的时间会很短,我家里管教很严,基本上饭后三十分钟必须回家。
当然,元宵节是个例外。
拿着灯笼小伙伴们会走的很久,久到惟一一条羊肠小道走到了尽头。这个时候我们要回家吗?
当然不是,我们会继续走。从小路上绕到庄上,路过每一家的路口。
这时候某一个庄户家里的家狗叫了,对我们汪汪汪。然后,全庄的狗都叫了,汪汪汪。
天会越来越黑,终于有一个人开始要回家,于是走到家附近的时候,脱离了大队伍。
一个人离开,然后,又一个人离开,最后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人。相互打个招呼,各自回家。
于是,这一晚就这么过来了,一个纸灯,一群小人,羊肠小道,走到天黑。
5
童年不在,童趣依然
年纪的增长代表烦恼也会增长,我们开始慢慢的融入社会,知道更多让人不开心的东西。
我们要做的是坦然接受,而不是跟所有的不好,做出无味的战斗。
因为,要接受的,你始终都要接受。
我们可以接受很多苦难,但并不影响我们成为快乐的人。
多回忆小时候,回忆不是为了怀念,而是为了看看曾经可爱的自己。
回头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对自己悄悄说:我,现在依然想可爱。
生活家周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