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问题 每周来信

每周来信:听话真的好么?(2)不犯错何来成长?

2022-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博苑云飞

家长疑问: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我的话?”、“怎么让孩子听话?”、“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也尝试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但还是不好使,孩子就是不听话,我很头疼”……类似的问题,是最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提问和讨论的话题。

云飞:

对于这样的提问,我通常无法回答,因为提问本身就存在问题——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听我们的呢?如果孩子乖乖听话了,就代表他发展的好,对吗?如果成人通过采取了一些有效方式,让孩子乖乖听话了,父母老师的教育就胜利了,是吗?

我不同意。

当“听话”和“乖”,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评价标准和教育追求时,这本身就代表了更大的问题。

先说一个反面案例吧。

曾经有一个同事,男生,人很好,善良,也爱学习,但缺少主见,缺少做事的魄力,缺少那种排除一切困难的执行力,自我管理能力也比较弱,整体来说,性格有点儿“软”。在一次聊天中,他说起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剖析了自己这种做事风格的来源。

他母亲是一个特别温柔的人,说话细声细气,从来不打他也不骂他,遇到事情就和他讲道理。这样的成长环境,听上去很好吧?但是,这位同事说,从小到大,他没有一次讲道理能讲过他母亲,讲来讲去,最后一定是听了母亲的话。

这位母亲,虽然方式柔和,也有很办法,但本质上,仍然是高控的。虽然成人给予的指导都是正确的,但是却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在高控环境下,无论是采取粗暴的方式,还是温柔的方式,都会损害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在一个凡事由他人决定,自己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环境中,人是难以成长为一个坚定勇敢、有主见、敢于坚持自己意见、敢于质疑权威、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的。相反,由于环境对自我意识的压迫,儿童很容易成长为另外一种类型: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没主意、凡事看别人脸色、不自信、依赖……

人需要通过犯错误来成长。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不能自己做主,不能自己做出选择、没有机会试错,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因此,如果我们抱着“怎样让孩子听我的”这样的目的来寻求答案,那么,无论找到什么样的方法,结果都是不对的,因为出发点就错了。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听我们的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听孩子的呢?为什么孩子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然后自己发现对错利弊,然后自己决定以后的行为方式呢?为什么一定需要大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所以,这样的提问本身就是伪命题。

孩子和我们有不同意见,就如同我们与同事、朋友有不同意见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听谁的呢?难道不应当是谁的事情谁做主吗?难道不应当开诚布公地讨论辩论吗?

如果从骨子里,我们认为孩子是一个与我们平等的、独立的人,那么,我们的命题就应该改过来,不是“怎样让孩子听我的?”,而是“孩子和我有不同意见,我应该怎么办?”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很多父母是教师的家庭。

按理说,教师是更懂教育的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应当引导得更好,但是,真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以幼儿园接触的孩子为例,我们发现,很多父母是教师的孩子,出现一些状况的概率反而还要大一些,例如不专注、对学习没兴趣、磨蹭、退缩等状况。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其实很简单——教师,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老师,都不自觉的有一种“职业病”,那就是“好为人师”。当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因为更在意,病就更重了——特别想指导好他,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想要给出正确的建议:“宝宝,应该这样;宝宝,应该那样”,“上次妈妈是怎么教你的呀?”、“宝宝,你看,这样做最省力气”…

这些建议虽然都对,但是,却犯了大忌——孩子失去了尝试的兴趣和犯错的机会。他只需要乖乖听话照做就好了,不需要独立思考,不需要自己面对后果,也无法建立闭环反馈。

听话真的好吗?——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好控制”,而是让他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人,那么,家庭和学校,绝不可以简单地用“听话”和“乖”来评价孩子,这必须做出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