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

【完爆小人秘籍】小人的“开关”意识模式

2018-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诸葛迁

前言 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小人”这个词。和我们今天的理解不同,那时候的“小人”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称谓。春秋时将统治阶级称为“君子”,将被统治者和劳动生产者称为“小人”。之后“君子”、“小人”的称谓才逐渐演化,开始包含赞美和贬低的意味。 《荀子劝学》中说:“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从中可以看到,此时“小人”也可泛指那些见识浅薄行为庸俗的人。《论语》里也频繁提到“君子”和“小人”,大致指的也是社会精英阶层和未受教化的社会底层群体。 春秋末期“君子”和“小人”演化为狭义的特指,专门形容道德高尚者和缺乏道德的人。 如今一提到“小人”每个人都会避之唯恐不及。因为能被冠以这个称呼的人都是狠角色。他们心胸狭窄,与人为敌,可能因为芝麻大点的小事一定要置人于死地。小人会使用明枪暗箭,十八般带毒的兵器样样精通。要是稍微疏于防范就会受其戕害。小人属于忘恩负义之流,不管你怎样善待他,他都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一旦稍有不称心立刻就会反目为仇,说白了他们是会害人的。小人的种种倒行逆施使得他们不容于人伦纲常。所以古人称:“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 然而小人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无处不在,在某些角落还会如鱼得水。更何况“逐利”在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是被鼓励的。一个规范不够清晰、强大的环境就是小人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在职场,由于竞争激烈,很多小人们便开始不择手段,目的就是要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我们就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说身边又有小人“犯小”了,某某又得罪了小人等等。甚至“扎小人”的玩偶都会热卖。 对付小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敬小人而远之”。但是很多时候你不找小人,小人也会自己找上门来。我们都被无形的绳索捆绑在一定的地方,与固定的人群进行社会活动,难免与小人摩擦。而小人却可以通过其独特的优势凌驾在你之上,躲又躲不开,斗也斗不过,该如何是好啊?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一律之规,我们只要掌握了小人的特点就不愁防范不了他们。抓住他们的命门还可以适时反击。 本书为大家从各个角度分析小人的特点,帮大家认清小人,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与小人的斗争中百战不殆。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人的性格是多面的,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小人的一面。认清这些卑劣,分析其滋生的原因也会使普通人升华,更为理性。 鉴于人际关系的复杂,书中还列举了很多真实事例,都是本人多年从事心理工作,从咨询者和各宗人士的真实经历中获得,帮助大家进行分析,相信会起到很强的借鉴作用。并配有很多漫画插图,希望大家在为与小人的斗争战备时也能轻松愉悦地享受生活。尽管小人“犯小”,我们却偏不让他扰了我们的好心情,这是出发点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最后要说的是,也许读者读到了小人的某一特点恰好能和自己做过的事情对应,我想那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犯过错误。评价一个人是否是“小人”需要全面地分析,观察他在关键点的长期行为,是不能以偶尔的功过论是非的。

一心理学认小人

对付小人最难的并不是找到对付的方法,而是找到哪些是小人。因为小人就隐藏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暗处,时而蛰伏不动,时而显露狰狞。所以要彻底将他们暴露在阳光下就必须找到规律,知道他们内心的活动。

规律即是科学,既然小人的行为特质是有规律可寻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向科学寻求克制小人的答案。身心合一,一类人群拥有相似的行为模式,就一定具备类似的心理模式。我们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一个小人的嘴脸,说明他们的行为特征极其清晰,那么究竟是哪些心理动因催生了他们独特的行为呢?我们就先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一下。

小人的“开关”意识模式

一提到“小人”,所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忘恩负义”这个词,这几乎可以成为小人的标签。现实生活中确有这么一类人,一分钟之前还在和你称兄道弟,一分钟之后便突然因为一些琐事反目为仇,翻脸比翻书本都快,从此非要给你好看才行。又可能因为一些利益需要,突然跳回到一副笑脸。令人无法接受。

需要说明的是,有矛盾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唯物论讲道:“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时时有,矛盾处处有……”有了矛盾误会大家来解决,而小人却是不合心意便恶语相向。大有挡我者杀的感觉。即便你有恩于他,他的脸也是照翻不误,不会有丝毫迟疑。

这一切本质上都源自小人的“开关型”意识模式。

人类的发展过程之所以称之为进化,是因为我们食物链的底层一跃成为世界的主宰。此间,我们逐渐发达的大脑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尽管我们丧失了很多原始本领,比如灵敏的嗅觉、听觉、味觉等,但我们拥有了其它动物种群难以望其项背的分析能力。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在行为发生之前预判到该行为将要造成的后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当一只黑猩猩因为愤怒而想要杀死另一只黑猩猩时,它不会考虑到冲突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比如自己也会受伤,群体由于少了那个个体而被削弱等等。低于灵长类的动物,行为就更加接近本能。大多数脊椎动物都有保护幼仔的本能,但如果一只食肉动物的幼仔受到攻击而不幸夭折,此前还在尽保护职责的雌性动物就会很快忘掉之前的温情,大嚼幼仔的尸体,然后再次进入发情期。在我们人类看来这实在是太过冷血,然而这就是自然界的生物本能。它们的思维就像是一部电灯开关,打开就处在当前的状态,一旦另一种状态被触发,开关就立刻关闭,转换成完全不同的状态。

人类作为一个群体是万物之灵,但个体的能力却是千差万别的。头脑是否理智,在多大程度上理智,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培养的因素。优秀者会充分开动思维,让思考来代替情绪解决问题。而所谓“小人”则在这方面比较拙劣,他们的大脑更少地被理智支配,符合“开关”的思维模式。此外,这种“开关意识模式”还与人在少儿期的部分思维形式吻合。我们会善意地形容一种人为“小孩子脾气”,也就是那种说一出是一出,情绪不够稳定的人。可见,小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够成熟完善的,更接近于自然人的属性。借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评价“姐妹帮”的一句台词说:“畜生只会强迫别人,不懂也不愿去思考。”这就是卑鄙小人的典型意识模式。

现在对大脑的研究证实,人类和最低等的爬行动物都拥有同样的大脑部分,也就是脑干。“开关模式思维”正是脑干部分的低层次思维造成的。由脑干直接操纵的行为缺乏分析和合理性,而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控性。理智的人或者说是社会人、君子,却可以将脑干得到的信息转移到更为发达的脑前额叶,分析之后再得出结论,作出反应,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小人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能力。

接下来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

小牛和小李同在一家公司工作,小李对小牛非常友善。一天小牛邀小李一起去买彩票,结果由于小牛念错了号码,导致彩票店主错开了二十几张彩票。小牛见彩票作废了,二话不说拔腿就走,店主赶忙拦住,两人揪在一起。眼见要发生冲突,小李赶忙主动拿出钱来为小牛买单,这才平息了事态。虽然小牛之后把钱还了小李,但小李主动掏钱为他解难,帮他全身而退,这种情谊是难能可贵的,只要是有良心的人都会珍惜。

就在转天,公司运来了几件家具,老板让男同事来帮忙抬。恰巧小李手中有一个紧急任务,帮着忙了一会儿就赶着工作去了。没想到就是这个举动令小牛恨心陡起,他认为小李是故意不来帮忙,觉得自己抬桌子而他却不参与是对自己的怠慢。于是小李便听到了小牛在隔壁恶狠狠地叫嚷他的名字,显然是在喝令他过来,语气中带着强烈的侮辱。

此刻的小牛忘记了不久前小李的善意帮助吗?并非如此。这件事的记忆不会这么快被抹去,但对那件事的感受是可以瞬间转变的。小牛的意识模式就属于典型的“开关型”。在小李帮他解围的那一刻他的确有些许的心怀感激。可一旦遇到另一种状态,比如感受到怠慢,意识开关就立刻闭合,转换到愤恨和报复的模式。他不会去分析小李为什么不来搬家具,也不愿意去看看他是否在忙别的事。他只是对现有的感受做出本能反应。至于之前的事情他还会记得,但那种感受早已关闭,丝毫不会再存有感激之情了。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本质上讲是对自己的感受负责,而不是事情。正常人受到别人的关爱后会建立起一种亲密关系,因而感激之情会有较长的持续。而小人却缺乏这种能力,所以他们很容易“忘恩负义”。

这里要着重提出的是,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情谊,不是倡导接受了别人的点滴好处将来就要处处受制,甚至屈膝受辱。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每天和众多的人交往,有时会受到帮助,有时会有摩擦。王朔有句话:人一辈子做一件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坏事不错好事。所以小人有时也会发善心,我们也可能接受小人的帮助。如果有人“打一巴掌给个甜枣”,那是万万不能认可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友爱和自尊各放在心灵的两边,这样我的人格就会保持平衡。遇到矛盾先礼后兵,守住底线,同时也不能锋芒毕露。由于我们的大脑都是由原始的“开关”模式进化而来的,也一定会保有类似的特点,遇到刺激性的事情往往会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多加分析,提高我们的理性程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