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胸怀:毕业六十五年,耄耋老人返校上课
(一)
一转眼,MBA毕业已经十年了。 记得那时候每到一门课结束教务处就会来发一个问卷,调查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满意度。精于绩效考核的管理会计教授Randy Kudar调侃说,学生对老师的评测不应该放在课程结束时,而应该是毕业五年以后。问卷不必复杂,只需要三个问题:
1)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is professor? 你还记得这位教授吗?如果学生回答记得,老师可以及格。
2) Do you remember any word this professor has said in his/her class? 你还记得这位教授在课堂上讲过的任何一句话吗?如果答案为是,老师得分良好。
3) In the past 5 years did you use anything this professor had taught you? 过去5年你用到过这位教授教的任何东西吗?再答是,这位老师堪称优秀。
十年过后我还记得这位老师的话,看来值回票价了。
(二)
虽是戏言,但其中包含真理,而且这个道理不止可以应用在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也适用于对客户关系(client relationship)和销售质量(quality of sales)的评估。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对于销售常见的考核往往停留在数量。
销售质量的评估非常重要。银行促销,给出优惠利率或现金返还,销售数量增长几乎立竿见影,但是所开的帐户质量如何呢?如果吸引来的客户只是为了追逐一时的优惠,一过优惠期马上关闭帐户或把钱转走,对银行来说这种销售不但徒劳无益而且枉然增加成本。但是销售质量的评估难度很大,就跟学校无法在学生毕业五年后才评估教学质量一样,公司也很难在销售完成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进行考核。
难以考核不等于不能评估。虽然这种滞后的评估无法及时修正销售行为,但可以为以后的营销活动提供借鉴。也许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毕业以后的十年间我的学校也不止一次地对我进行过追踪调查。
不但有追踪调查这种“质量评估”,还有许多“售后服务”,比如经常性的讲座、校友联谊活动等。学校每年十月举办返校(Homecoming)活动,接待毕业逢五年十年的校友。今年返校最年轻的是2012年毕业的校友,最年长的是1952届(Class of 1952),毕业已经65年了。
(三)
离校十年,如今我又在这个返校日重回教室上了一堂课,并且是跟那些65年前毕业的、已经90来岁、即使行动不便仍然颤颤巍巍回到母校的老校友一起。
大学的胸怀:毕业六十五年,耄耋老人返校上课这堂课的内容大出我的意料。作为商学院,很自然的选择似乎应该是请专家分享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或者对前沿科技如何影响商业趋势等热门话题展开讨论。都不是。这堂课的题目是Nurodiversity 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神经多样性的竞争优势)。啊?这不是医学院或生物系的话题吗?或者是向校友推荐大学最新科研成果争取投资?又错了。这堂课的内容是包容(inclusiveness),呼吁为那些与众不同的自闭症(autism)患者创造就业机会。
这不只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近年来关于商业道德(business ethics)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探求“行得正”和商业回报之间的关系,有点“好人有好报”的意思。
吸收自闭症患者就业能给企业带来商业价值?听起来有点悬。Robert Austin教授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的确如此。自闭症的成因在医学界还没有定论,但它并不是智力障碍,也不是身体残疾,而是一种情绪表达和社交互动的障碍。严重的自闭症患者因为无法有效沟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很难在普通环境下学习工作,但许多自闭症患者同时又在数学、逻辑思维方面具有过人的天赋。如果能够创造一个环境使他们能够融入职场,他们就可以发挥出常人所没有的那些才干。
自闭症患者的一个特点是他们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对周围环境视而不见,排斥与外界沟通。这些特点使他们在求职面试中屡屡败下阵来。但也正是因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比常人更加专注,能够敏锐地感知到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变化和差异。
这种特质使得他们特别适合软件测试等质量控制工作。我曾经从事过软件测试,深知这项工作的苦乐。一方面,测试员需要与程序员同样的知识水平才能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软件测试又常常陷入枯燥乏味的简单重复。正常人会因为倍感无聊而注意力分散,常常因此失去捕捉到问题的机会。而这个问题对自闭症患者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非常享受这种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并且对重复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异常都十分敏感。
这种敏感还常常发展为数学天才,因为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事物背后敏锐地观察到内在的统计规律。在商业管理和社会科学中得到大量应用的数据分析,也是许多自闭症患者擅长的领域。
Austin教授分享了软件业巨头SAP公司在招聘和使用自闭症患者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立刻引起了课堂上广泛的讨论。最令人动容的一位发言者是两个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她的孩子一个已经找到了工作,一个还在大学学习,为了让周围的人认识到他们的价值,孩子和母亲都做了异常艰难的努力。她的发言似乎一下子拉近了大家与自闭症的距离。
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校友,于是接下来的讨论迅速涉及到了实践层面的许多具体问题。人力资源关注如何在招聘过程中识别这些自闭症患者并有效评估他们的专业能力,小企业主则更关心雇佣自闭症患者所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成本和法律问题。
短短几十分钟的讨论当然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带来的思想撞击是巨大的。在工业化时代,管理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朝着同一个目标:消除差异(variance),提高效率。而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商业价值来源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则是包容甚至鼓励差异的存在。
自闭症患者就是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他们不比常人更差,甚至也不需要得到比常人更多的关注,他们只是不同,而我们只是需要承认并且尊重这种不同。
(四)
在返校活动中安排这样一个继续教育(continued education)的环节,并且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提升大家对一个弱势人群的认知,这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安排。作为一所一流的商学院,校友中不乏加拿大各界领军人物。提升他们对自闭症的认知显然有利于把相关知识传递到全社会并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由于这些校友在商界所处的地位,也有利于迅速把对自闭症的认知转化成实际行动。
这件事情让我最感动的地方不在于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怀,而是这个精心策划的活动背后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如果说大学与技校、大学教育与职业培训有什么区别,除了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打下宽广而深厚的基础,更重要的就是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而不是当作机器来制造。
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关于大学教育,我们不妨看看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为哈佛大学的本科部)如何看待他们的使命(mission):
The mission of Harvard College is to educate the citizens and citizen-leaders for our society.
哈佛学院的使命是为我们的社会教育公民和公民领袖。
拿这话跟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比较一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哈佛的校训显然更接地气,而儒家箴言则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二者仍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教育的目的不能停留在饭票,而应该引导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学院可能是距离大学教育目标最远的一个高等教育机构。这也是为什么当我看到那些满头银发的校友和那些在商界举足轻重的校友一起关注这样一个非关功利的话题时感受到如此之深的触动。回到教育的意义,还是引用母校的使命宣言(mission)来作为本文的结束:
To develop business leaders who think globally, act strategically, and contribute to the societies in which they operate.
培养全球化思考、战略性行动、并为其所在的社会做出贡献的商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