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东吴体会-天道酬勤
今天听了一期东吴同学会,标题是《天道酬勤》。
听完感受很深,刚好最近也有类似的体会。
天道酬勤,说的是对于勤奋的人,老天是会善待的。
勤奋,感觉是很没技术含量的两个字眼,觉得更适合农耕时代,现代这个社会不是提倡享受和便捷吗?
对于勤奋的追求,似乎已经不是主流。
但是,纵观一下那些大成就者和大企业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勤奋,能吃苦。
咱们熟悉的雷军,最近也说了,世界上顶尖的经营之道,没什么技巧,就是认真干、拼命干、努力干。认真拼命努力,必然离不开勤奋。
稻盛和夫也说过,付过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他们都离不开勤奋的影子,而勤奋,必然离不了吃苦。
在我们的认知里,觉得吃苦就是在脏乱差的环境里做着十分劳累的事情。
就像农民伯伯们在烈日下辛勤除草一样。
要不然怎么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但咱们这边说的吃苦,并不单纯是表面意义上的吃苦,更是一种直面困难的勇气。
在碰到问题时,不逃避,能死磕到底,不怕承担责任。
而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苦,但结果却是甜的,收获的是非同寻常的快乐。
就像那些爱好长跑的人,看着很苦的运动,其实他们是享受其中的。
在长跑过程中,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让长跑的人得到快感。
长跑,看似很苦,对于当事人来说,却一点也不苦,他们从苦中得到了正向反馈。
对,吃苦的前提是正反馈,也就是从这个事情中,能得到某些快感。
这才是吃苦的真正意义,那种单纯虐待身体的苦,和自以为苦情戏的苦,只能是感动自己而已。
儿童教育这块,现在很多人提倡快乐教育。
我曾经也片面的以为,让孩子无忧无虑,不用面对任何困难,就是给孩子真正的快乐。
现在想来,这样的想法是太片面了。
让孩子适当吃苦,不是说物质上苛刻对待孩子,也不是故意制造一些苦难事件,让孩子看以前的战争片,让孩子忆苦思甜。
更不是在孩子本该对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情况下,还去插手干预、帮助孩子。
真正的吃苦,是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自己能有解决它的勇气和信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暂时的痛苦,但问题解决之后的快乐,也是无可替代的。
跟上面的说法相似,要让孩子在吃苦后得到一个正向反馈。
这边说下自己的另一个体会,很多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不敢去解决,有时并不是因为父母什么都帮忙做好了。
而是担心自己没把事情做好,会遭到父母的批评或惩罚,以至于内心里很怕遇到困难。
等长大成人后,在遇到困难时,这种害怕事情没做好会遭到惩罚的心理机制仍然影响着他。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需要练习的。
如果孩子从小缺乏这方面的练习,长大后,因为习惯的行为模式,也会习惯逃避问题。
他们可能会擅长抱怨社会,一碰到问题就心烦意乱,想着怎么把自己藏起来,恨不得躲进温暖的子宫里,最好能有人把自己的困难都给搞定了,然后让自己舒舒服服的享受快乐就好。
当然这种舒舒服服什么事不用做,什么责任不用承担,也可以称之为快乐。
只是这种快乐的层次太低,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享受这种快乐的人,就算年轻时能暂且舒舒服服过一段时间,到了老年,由于年轻时该吃的苦没吃,那些苦还是会在后面等着他。
逃避问题,就像借高利贷,只能解燃眉之急,该还的债一分都少不了。
PS:上文是我个人听完《天道酬勤》的感想,触动我的是其中一个点。
还有很多精彩细节,大家有兴趣,就去喜马拉雅直接收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