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妙用多种方法,构建有效课堂!
妙用多种方法,构建有效课堂
——《红楼春趣》说课稿
(原稿:涂爽)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红楼春趣》,本次说课是课后说课,我将从说教材,学情等五个版块和大家分享。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版块: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钻研教材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红楼春趣》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属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主题,由易到难,编排了四篇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进古典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本课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文章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新课标对于第三学段的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3)运用多种方法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其中,我将目标二确定为教学重点,目标三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学生关于《红楼梦》的生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然而,经过前面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通课文,并让学生课前充分阅读资料,减轻其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结合个人教学风格,我具体采用情境教学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那么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进行自主默读,勾画圈点、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的教学,我用一课时来完成。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有自己的一点想法。
首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准备,课前我发给学生任务学习单,给出明确的预习任务。【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自学的能力,加上本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我依据课标和教材特点,课前准备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法,锻炼其自学的能力。】
具体课堂实施环节,我个人的教学风格是——一课一主题。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选择的主题是——多种方法,以此为切入点,将重点设定为“多种方法理解词语”,难点设定为“多种方法认识人物”,下面和大家分享本课的四个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1.首先,我采用配乐诵读的形式导入本节课的学习,请听。诵读完毕,然后让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和这首诗出处?经过预习,学生马上能回答出《红楼梦》。【配乐诵读,一下子便把同学们带入了极具古典美的情境,通过气氛渲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情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简介《红楼梦》,根据学生回答,我用ppt梳理出重点,导入新课。【让学生交流汇报课前自主搜集的资料,是对学生搜集及整理资料能力的一个检查引导,加深对红楼梦创作背景及相关知识的了解,降低阅读的难度。】
(二)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1.认读词语,检测预习
出示本课文词语,检测学生认读情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检测课前预习效果,能有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2.多种方法,引导解词
(1)出示其中难理解的几组词,启发思考,可以运用那些方法去理解呢?默读课文,尝试理解词语。
(3)交流汇报——根据课堂生成,相机诱导总结解词方法。如:窗屉子:抓关键字,联系生活实际;剪子股、籰子:可以跳过,只要知道是风筝的相关物件;恰似:结合语境进行换词;忌讳、晦气:相互结合对比着理解;飘飘飖飖: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或换词;敞地:可以对比着“场地”,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方法,通过总结梳理,学生逐渐掌握解词的多种方法】
3.迁移运用,自主解词
在学生对于多种方法解词这一重点逐步领悟后,让学生圈画出文中自己认为难理解的词语并运用多种方法解词。【新课标指出,语文技能的习得是在不断的模仿和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多种方法解词落到实处。】
(三)多种方法,走进人物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
1.关注趣事,聚焦宝玉
首先,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放风筝的故事,放风筝前和放风筝后又发生了哪些趣事,接着我引导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通过讨论,学生概括出四幅场景。【通过合作探究有目的性地训练感知文本的能力,引导聚焦趣事,为下文走进人物铺垫】
对于文本的感知是为走进宝玉这一主人公做准备,接着我让学生结合文本和插图,找出四幅场景中的主人公是谁?学生找出宝玉后,布置默读课文,批注出宝玉给你的印象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此处紧扣课标要求,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圈点批注】
2.多种方法,走进人物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交流时,我根据学生找出的顺序,相机诱导运用多种方法,品味宝玉的形象。
捡风筝——引导通过紫鹃和宝玉的对话,想象场景,并创设情境,完成填空。【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学生阅读课文,总会以各种方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想象。这个场景,让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场景,再通过说话训练,加深感悟】
取风筝——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丫鬟和宝玉的对话,通过揣摩人物语气感受宝玉的形象【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此处正是让学生揣摩人物语气,分角色朗读体会,进而有效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感悟】
放风筝——引导抓住宝玉的语言神态动作,感受宝玉的直率、顽皮等。并进行方法总结。【根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最后,放飞风筝——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中作者看风筝的情景,想象大观园内人们看风筝的样子,感受宝玉一众人等的天真可爱。【这幕场景,我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文本,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符合课标的要求】
【四个场景的品读,我顺着学生的“学”来“导”,根据课堂的生成,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最终达到运用多种方法品味人物形象的目的,学生在品悟、交流过程中,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3.迁移方法,拓展品读
出示方法,除了宝玉,文中还有一些人物,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走进人物。【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征】
(四)红楼之谜,拓展阅读
一节好课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在多种方法品读人物这一教学难点落到实处后,我开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首先出示《红楼梦》中放风筝视频。【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让课堂有声有色,打破传统课堂的枯燥,为下文的拓展铺垫】
2.观看视频后,以这样一个问题过渡:视频中,每个人放的风筝都是不一样的,迅速浏览课文,连一连人物和风筝。
3.在学生完成之后,启发思考,激发阅读的兴趣。【新课标建议,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交流平台,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这个环节我正是基于这一课程理念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交流,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从而最终达成“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