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本书回答:怎样从普通人修炼成为天才
《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春节回家过年时,和自己的一位大哥,聊到学习的话题。
这位大哥说,自己没有读书的基因,当年自己读书不行,现在儿子读书也不行。
成甲说,读书学习这种事情和天赋基因关系不是很大。
大哥放下举起的酒杯,立刻反驳说,你看,那电视上《最强大脑》里面的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这么多东西,问人家天南地北的事情都知道,人家看一遍就能记在脑子里。
我们这种人,看了电视剧过几天都忘了演的啥了。
其实,成甲说这位大哥的问题叫做习惯性防卫。就是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没有产生习惯性防卫呢?
从普通人修炼成天才的五本书分别是:
1.《异类》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2.《刻意练习》 安德斯.艾利克森 罗伯特.普尔
3.《好好学习》成甲
4.《学习之道》 芭芭拉.奥克利
5.《跃迁》 古典
【1】
《异类》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这本书是在我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去朋友学校找他,到图书馆待了一会,觉得这本书名字很特别,就抽出来找个靠窗子的地方坐下来,打发一下时间。
这本书大概看了半个小时,看了前半部分,却改变了我过去十几年的想法,也为我未来几十年的学习奠定了自信的基础。
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天才的形成是努力、机遇、社会背景的共同作用下缔造出来的。
甲壳虫乐队从1960年到1962年,甲壳虫乐队先后五次到访汉堡。他们第1次一共表演了106晚,每晚五小时。
其他的几次都在100多场的样子。到1964年甲壳虫最终成名之前,他们实际现场演出已经有1200场。
比尔盖茨在上大学二年级,从哈佛辍学自己开公司的时候,他已经不间断地学习编程7年了。
比尔盖茨和史蒂芬都生于1955年,那一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时期。出生太早,没有办法拥有个人电脑。出生太晚,就错过了计算机革命的时期。
如果你还相信有“天才论、天赋论”这一说,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书。它会巅峰你的认知。
【2】
《刻意练习》 安德斯.艾利克森 罗伯特.普尔
如果《异类》是告诉你天才是后天养成的,那这本书《刻意练习》就是告诉你天才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就是有目的的刻意练习。
书中举了“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例子。富兰克林最初能把句子写通顺,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偶然发现一本杂志中的文章质量很高。富兰克林想通过杂志里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于是他找来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写下对每个句子的简单描述,只要能够记得意思就行了。
之后他根据自己记下的简单描述重新写这个句子,并和原来的句子作比较。直到让自己写的东西和原文一样细致入微,用词准确。
这种方法教会了富兰克林怎样中肯的表达观点。
“有目的”是你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最终将会做成什么样子,通过可以刻意练习达到你想要的样子。
比如,你想练习舞蹈,就找来网上优秀的视频跟着学习,通过反复练习,复盘自己,对不足的地方刻意练习,达到和视频里一样优秀。
这就是整个的“有目的的刻意练习”的过程。
也是我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的方法。
【3】
《好好学习》成甲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讲述“临界知识”。所谓“临界知识”,成甲给出这样一个解释“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看一个情景:
我们在一个岗位,如果想要提高工作能力,可能会买来相关工作方面的书籍学习,或者是向领导请教业务知识。
当我们掌握了很多的业务套路,学习了很多东西之后,又产生新的问题,于是又要学习新的东西。
而公司还有另一种人,他们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之后,在遇到新的问题,也能够解决。
这种能力就是对已有的知识举一反三到新的问题上的能力,也就是总结出规律,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临界知识”
成甲举了几个临界知识:
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等。
拿最常见的“二八法则”举例子。
二八法则是意大利经济学者对社会财富的调查结果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 社会财富,而社会上80%的人只有剩下的20%的社会财富。
这就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分配极其不平衡。它的一个主要用途是去发现该关系的关键起因——只要有20%的投入就会有80%的产出。
当我们运营公众号时,可以根据二八法则,找出最重要的20%部分进行大量投入,就会比在运营的过程中对每一部分都花费同样的精力,收获的要多。
“二八法则”还可以运用到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工作的精力主要放在最重要的20%的部分,学习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20%的部分上,会比别人收获的更多,也更轻松。
【4】
《学习之道》 芭芭拉.奥克利
这本书的核心是“搭建思维组块”。
先说一下什么是搭建组块,就是将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根据意义组成一个集合的这个过程。
如果不好理解,你可以想一下拼拼图的过程,一堆杂乱无章的拼图,拼成一幅完整拼图的过程就类似于搭建组块。
搭建思维组块,就是把你大脑中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根据一定的意义组合起来的过程。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可以使我们的大脑更飞快的运转。只要把一个想法或概念构成思维组块,就不用纠缠所有微观的基础信息了。能够极大的提高我们工作学习的效率。
比如你在学习一支新的舞蹈时,要跟着老师一个节拍一个节拍的练习,当所有的舞步在你脑海中搭建了思维组块,不用停下来思考,就能连贯的完成一整支舞曲。这就是“搭建思维组块”的功劳。
“搭建思维组块”分为三个步骤:
1. 把注意力放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2.理解;
3.获取背景信息。
第一步,把注意力放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比如你要学习跳舞就认真学习,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不要让自己分心。
第二步,理解,是指理解需要搭建的信息,比如,零碎的舞步。你要理解这些零碎没有意义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第三步,获取背景信息,比如“二八法则”的背景信息之一就是“社会财富分配”。只有知道了思维组块的背景信息,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这些思维组块派上用场。
【5】
《跃迁》 古典
这本书有很多干货。
比如:
掌握时代规律,放大个人努力;
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事情;
利用幂律分布,找到自己的头部,利用头部效应,跃迁成为高手;
专注;
迭代;
联机学习等。
我提一个很多人都意识不到的问题,但是每个人都有。我把它叫做“死循环”。
古典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发展不好、全力以赴;事业好了、家庭又乱;家庭稳定,身体有跨;身体好了;事业又乱了。
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古典把它叫做“局”。
举一个最简单的“局”,女生减肥:想减肥;少吃东西;体重下来;忍不住吃;胖;减肥……
怎样跳出死循环“破局”呢?
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跳出死循环,重新搭建一个新的系统。
想减肥不是少吃东西,而是应该“加快代谢”。
你自己的生活中有多少死循环呢,试着跳出来。
这就是一个凡人逆袭成仙的五本宝书。
1.《异类》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2.《刻意练习》 安德斯.艾利克森 罗伯特.普尔
3.《好好学习》成甲
4.《学习之道》 芭芭拉.奥克利
5.《跃迁》 古典
猫老师说:读100本书的是聪明人,读1本书的是智慧人。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说: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的少,只怕记不牢。
我想说,大智若愚的人是把1本书读上十遍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