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调频随笔散文

离开家的距离

2020-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后

走了很长的路,某天回头,看到那条最明亮的路,还是回家的路。
家对我而言,用来停靠内心的船舶,是可以随时回到和随时离开的地方。
那个二十一世纪依旧要翻山越岭的小村庄,是很多个我们记忆开始的地方,记录着我们初为人时的模样。

城市的夜晚,每当空中楼阁亮起千万盏灯,那些恍若漂浮着的光斑,有规律的亮起。远远望过去,又都和自己无关,无根的浮萍大多被岁月磨去了棱角,为了那盏能够为自己亮起的灯,消磨了多少没有家人陪伴的时光。

曾经渴望长大,渴望离开家。
后来才知道,小时候那个家,是永远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那个时刻的幸福和孩子气,都停留在了那个悠然逝去的夏天,在那个离开家还以为一切照旧的清晨。
在村庄和城市之间,是许多人内心的栖息地。留一些念想和初衷给过去,留一丝好奇和向往给未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没有真正的舍弃。

长大后,我们又在某个地方有了自己的家。伴侣和孩子成了生活的重心,喜乐大部分和这两者有关。父母渐渐隐退我们的生活,从那个时刻开始,真正回家的次数变成了一个数字,早早的就写好了并开始倒数。

生命的旅程哪有那么容易。我们在离合之间,找到了某一种奇妙的平衡,在这种平衡当中,我们学习接受改变,练习适应的时间。

父母漂泊大半辈子,他们还是喜欢村庄,那里是他们最初和最终的归属,他们也曾在不同的城市间穿梭,那些城市郊区的角落里,封闭的拥挤的厂房出卖了他们的青春。
记得母亲的青白色格子长裙骑着单车载过年幼的我,我那时候觉得母亲就是最好看的人,那个年轻的身影还被我安置在记忆深处。母亲的头发慵懒着随风飘扬,路过喧闹的菜市场,路过狭窄的小巷,路过草坪和堤坝。

小时候的记忆像海风吹过,我和小小的弟弟躺在橘黄色的天空下。从小陪伴着我们的人,我们的家人,都是在记忆里才拥有我们最怀念的样子。十几年后的今天,父母还是父母,我们却都各自成家。

对于从小在乡村长大的人而言,城市的灯火是没有温度的。它起到的作用是,无时无刻提醒着你的处境,催促你的脚步,它不会逼你,却会暗示你警告你,有时你就深刻的意识到,其实你从来也不属于这里。

母亲说人只有往前看,生活才有出路。
可路的前方是没有父母的,父母总是在后面,在你回头才能看到的地方,而父母,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不用感伤,也不必怀疑。生活就是在一次次的别离中,让我们知道了相聚的意义。家人一定是上天的恩赐,让我们有了勇敢面对世界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