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在很多场合都会被提及到,我也一直心心念念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地读一读,而这次成长营恰好选择了这本书进行共读,也算是了了我的一个小小心愿。
100条建议、24天打卡,当细细品读完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充满着感动、惊喜和久久不能平复的激动,感动于他的教育情怀,惊喜于他的教育智慧。虽然时空有别,但是情理相通,里面的每一条建议都是那么真切诚恳,每一个案例都是那么鲜明生动,读到后面愈发觉得:经典是可以穿越时空,是经得起反复验证和值得被借鉴学习的。
这次的共读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感触,接下来,我就结合书中的建议观点和个人的实际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思考与收获。
一、理解个体差异
教育的特殊在于它的对象——学生,学生不是一件物品一台机器,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生动鲜活的人。
学生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学生,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天赋、能力、兴趣和特长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这时,作为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拔节生长。
二、培养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他的求知欲、探索欲就会更加强烈,那么,他的学习就会更加专注,研究就会更加深入。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课程的兴趣,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究,比如,兴趣小组,学习展示,高年级的传帮带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特别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引导,挖掘潜能。
三、重视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
书中讲到很多关于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案例,我觉得都是值得借鉴的。当下问题学生报道屡见不鲜,事态严重无不令人深省,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在我们本地,可以借助丰富的红色资源,身边的正能量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情操、有底线的社会主义青年奠基。
四、书籍浸润心灵
书籍是先人实践探究的总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方秘药。
粗略统计,书中的100条建议中,有三分之一的建议提到了阅读,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的青睐和阅读自身的重要性。
学生走进书籍,尤其是经典名著,就等于把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赋能于他,就等于请了许多智慧的先人共同教育他,你说,这不比学校的几位教师教他更有力量吗?
最近一两年,我也在进行自我阅读和儿童阅读的实践和推广,当一本本书籍辗转在孩子们的手中,当一个个心灵沉浸在奇妙的世界里,我知道书籍的浸润给了他们多彩的童年,他们专注的眼神让我感动,他们新奇的见解让我惊喜。
五、劳动健全人格
人类是从劳动生产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劳动意味着知识的运用,情感的体验以及探索的落地实践。
在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劳动中时,很多课本知识就会内化成技能,形成真切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课本的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后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在菜园里种菜,在家里适当地创造孩子自己动手做饭的机会,去社区做服务志愿者等等,我觉得,这都是特别好的方式,相信在劳动中,学生的体验会更加丰富,内心会更加充实,人格会更加健全。
六、启发自我教育
我记得,在《教育常识》里有这么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在学校,我们借助教师、集体、同伴、劳动等多种方式,不断地作用于学生,促进个体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目的,但是,学校教育到最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
这种自我教育是由浅层到深层、由外部刺激到内部刺激、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因此,课堂也不再局限于学校、课本,而是在大千世界、海海人生。
七、促进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我们也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唯分数论的现象。当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眼里只有分数的时候,教育就会偏科,学习就会单调。
近三年,除了文化课的学习之外,我还坚持带着孩子们参与网络课程,绘画阅读、儿童哲学、网络素养、生命教育、财商教育等优质课程,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孩子们的思维眼界开阔不同以往,综合素养提升优于常人。
当学习变成了轻松愉悦的事情,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那么,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八、家校合作共育
人人都是儿童教育的“雕刻家”,除了在学校接受教师的“雕刻”,家庭也是儿童“雕刻”的重要场所。
“溺爱”、“暴君式的爱”、“只管花钱的爱”等畸形的爱,会让家庭教育慢慢变味,培养出来的孩子任性、无主见、粗暴、人情淡漠……
教育应该是多方合力,尤其是学校和家庭,需要密切联系,协同合作,让作用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相对统一的,真正做到正向引导,防微杜渐。
在当下,沟通途径越来越多,教育方式越来越多元,只要有共同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心,其实,家校合作共育并不太难。
九、关注教师成长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来教育今天的孩子,那无异于抹杀孩子的未来。
因此,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迭代、教育智慧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涉及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
都说,教师的眼界决定着学生的下限,书中建议:小学校的老师要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学校的老师要多向身边优秀的榜样教师学习,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经验分享。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共创共生的网络社群,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社群化学习,突破个人瓶颈,实现专业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总结概括,我上面所谈及的内容,也只是他教育思想浩瀚星空里的一星半点,他崇高的教育理想、丰富的实践经验、朴实无华的教育情怀,值得我不断地去学习、去汲取力量,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时常拿起这本书,向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