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春节回家的传统不变

2018-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地铁故事会

今天气温回升,拉开窗帘,阳光透过玻璃打在脸上,感受到久违的温暖。春节将近,公司的同事都走走得七七八八,只剩下暂未休年假以及新来的员工坚守在工作岗位。微信群朋友圈都是过年回家的信息,有家还未回,对着一堆文件、图纸,大伙嘴上虽安慰自己说看我们多敬业啊,工作到大年三十,但心里都嘀咕着这该死的规章制度怎么这般不人性化,上班时也坐如针毡度日如年,有同事戏谑说:“不敬业,怎么能得到敬业福呢?”

往窗外望去,不远处公路车如流水,车站上人潮如鲫挤满了大包小包拖家带口的准备回家的旅客。每年春运,神州大地都在进行着史上最宏伟壮观的人类大迁徙,据媒体报道,2018年春运40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29.8亿人次。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塑造了中国人落叶归根、眷恋故土的传统,无论你身在何处,距离家乡有多远,无论你是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抑或者是身家百亿的成功人士,一到春节都不辞辛苦不远千里回到那个故乡那个家,不论这个家是茅屋三间还是庭院叠叠。

古时,由于交通不发达,远游的古人无法在节日回归家乡与亲人团聚,只能通过书信与诗歌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才情万丈云游四方的26岁小资青年李白夜深人静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自一人在帝都奋斗的17岁西漂少年王维过节了无依无靠也嘀咕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壮年失业的50后孟郊想起家中老母眼角泛光念叨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重新得到皇帝信任,委以重用的官三代王安石高呼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而在当代,科技日新月异,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高铁、飞机、轮船及汽车等极大缩短了游子回家的时间。就算是回不来家的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通讯方式极大拉近与家人的距离。

家是什么? 家,是我们共同的温暖记忆。暂别了都市的喧嚣,忙碌的工作,回到父母身边,回到哺育我们的乡土大地。这个时候,人们得到了一个放下压力回归本真的机会。在亲情团聚中,朴素的道德理念、基本的处世法则、纯粹的善良愿望,像一股股清风扑面而来。

时代在变,传统也有所改变,但回家的心情却永远不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