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七里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今年暑假探亲期间,在老徐老家蒙泉镇下七里村了解到,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一是跳广场舞,二是打麻将。
我有幸观看了该村村民自发组织的2处广场舞,分别在村委会前的场地和村民住宅前的场地进行。广场舞一般在每天18点左右开始,20点左右结束。喜好跳广场舞的村民皆为40岁左右的女性。


村委会前的广场舞花样众多,有筷子舞、腰鼓舞、扇子舞和纯形体舞。舞蹈必须的设备音响曾经来自村集体购买;音响坏掉后,广场舞爱好者就自发出钱添购。舞蹈花样来自手机网络下载(有网络真好哦)。
村民广场舞爱好者大多衣服光鲜靓丽,有的身材袅娜,有的体态丰腴,但都落落大方,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有的笑得像盛开的花朵。她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一曲终了,还有优美的舞蹈造型。
广场舞周围的观众,男女老少皆有。村民往往被广场舞的音乐和舞蹈吸引而至。他们或站或蹲,附近村民则搬着座椅乃至躺椅,边聊天、边观看,看得兴高采烈,津津有味。农村广场舞全然没有当下部分城市广场舞的扰民现象,值得借鉴。也许是农村广场舞活动时间安排合理;也许是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少,对此类活动的“噪音”更为宽容;也许是农村空旷,其噪音干扰有限。
正如有人说,广场舞具有“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促进社交等多种功能”。早在 2015年9月8日,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中央四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肯定广场舞“在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场舞活动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至今方兴未艾。
下七里村的广场舞反映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其一,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向小康社会迈进,农民更加追求中国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山乡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三,党中央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一定程度上在农村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广场舞作为当地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远胜于另一主要娱乐方式:打麻将。
打麻将如果限于家庭娱乐,适可而止,有所节制,能愉悦身心,促进交流,联络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家庭与社会和谐。
而村民在麻将室打麻将则存在诸多弊端:
其一,麻将室其实就是赌场,不利于麻友心理健康。麻将室分为整天和半天打麻将。无论整天、半天,都是按整天(玩半天的人其实是克制的)按人头收取空调费。麻将室老板有时甚至吆喝着动员村民打麻将,路遇不去打麻将的村民不搭理、不高兴,做着稳赚不赔的生意。而赢钱者和输钱者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赢钱者总想一直赢钱;输钱者则内心闷闷不乐,总想把输掉的本钱赢回来并挣些钱。其心理健康都受影响。
其二,麻将室环境恶劣,不利于身体健康。麻将室总有烟民,室内烟雾缭绕,空气糟糕;一手烟、二手烟、乃至三手烟,损害麻友的身体健康。麻友往往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且生活极不规律,中餐就是麻将室免费提供的稀粥腌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其三,长期打麻将,忽视小孩管教,影响子女培养,忽略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不利于家庭与社会和谐。有人竟以打麻将为职业,习惯成瘾,对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不管不顾,闹得家庭鸡飞狗跳,影响家庭团结;有的家人因此责骂麻友;而麻友之间赌红了眼,有时也争得面红耳赤,导致矛盾激烈,不利于社会和谐。
其四,败坏社会风气。有人利用打麻将输钱赢钱,搞利益输送,行贿受贿,毒化社会风气。
自古即有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的说法。惟愿家乡村民远离麻将赌场,积极参加利己利人的广场舞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