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你还有两个选择。
有些人读了一些心理学著作,加上自己是个善于观察他人之人,于是对于人的恐惧心,焦虑心有很强的掌控能力。无论是写出来的文章,还是说出来的话不禁让人心情沉重一片。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十字路口,或者是连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还远远望着不见的人,读着这样的文章除了加深焦虑外,其实并没什么卵用。
想想,被标题内容吸引进来的人难道对自己的处境会没有认识,痛斥完所有不好的大环境之后又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成年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认清自身的局限,能力的边界,不要去和大环境做抗争。不和大环境做抗争,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无所事事,这是一种最为愚蠢的做法,就好像外面是雾霾天气,你觉得脏然后就要停止呼吸一样。你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可以买个防霾口罩,家里装个小米的空气净化机。同样,当你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不要去抱怨大环境,把目光移到自己身上,你还有两个选择可以做。
第一个选择是挣钱。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有如此多的焦虑,时间焦虑,知识焦虑,各种各样的焦虑,其实追寻 到本质,绝大部分都是金钱上的焦虑罢了。所以不论是哪个年纪的人,在自己还能够靠着自己“双手“挣钱”时,永远不要停下来。罗胖说过:“在这个世界上,用合法的手段挣钱是最光荣,最体面的事情。”
所以在开始挣钱时,一定要先将自己的三观给调整调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合法的手段来挣钱。为什么说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一定要不断地去挣钱呢?因为欲望是人的底色,当你不断去接触钱的时候,你会越来越接近自己内心的本色,越来越靠近自己的欲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知道不可怕,但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可怕了,更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知道还以为自己知道。当你不断接近自己的欲望时,也就是一个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多少人一生多从不知道。
还有一点,挣钱,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是一个社会人,而不是单独意义上的人,北岛有首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我们每个人现在都生来自由却又都无往不在枷锁,或者换个词——责任中。既然不能像梭罗一样拿把斧子来到自己的树林中,成为人生意义上的人,那我们就尽力做好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不是圣贤,但总不至于做不到一个对自己所爱之人不付责任之人的吧?
第二个选择就是读书(对我而言)。
我上面括号里说了,这是对我而言,主要是进行看书。当然我也很重视行万里路,或者和那些高人进行交谈。
说说为什么要去读书吧,因为一个很厉害,超级厉害之人,如果他又著作留下,那么其实去读他的书也是相当于在和他进行一次,甚至可以进行多次无限次交谈,而这种成本是极低极低的。想一下,要是你生活在牛顿那个时代,有幸和他进行交谈,但是呢,这时候他早已沉浸在炼金术之中,你听他聊炼金术实在不如直接去看他的《数学哲学原理》。
昨天再看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他提到自己当年因为迷茫而辞职选择去法国留学,他的一位年长的同事对他说了一句话:很多人来到十字路口,看到这里人挤着人,根本看见该往哪里走,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其实你只需要让自己站的高一些,你会发现,那些隐藏路口自动就出来了。”对他来说,读书就有这样的效果,对我而言也是。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
更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读书都多了会发现一件事,你现在所有思考的事情前人早就想过了。两百多年前,波尔查诺在《科学理论》说:我根本不认为我能在此提出长久以来所有天才的人们都没有发现过的任何研究过程;我也根本不会承诺你能在此知道任何这类很新的东西。但是我煞费苦心的是要以清晰的文字去表达一些研究的规则和方法。所有有才华的人都遵循这些规则和方法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不知觉这样做的。
所以我读书并不是为了说我要找到一个前人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而是不断让我得到看事情更加多元的角度,这样我才能看的更高那么一点点,现在我面前的“局”或许在我站的高一点点时就消失不见了。
图题摄影:how are you ?
图片授权基于:VRF协议
冥想时刻:
最后呢再加上一个选择,你总还享有对自己身体控制的权利,那么久不要落下自己的身体,有着健康的身体才能看到更大更广的世界。想想诺贝尔奖也还只颁发给还在世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