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启示

音乐的启示4——孤独的享受

2016-05-04  本文已影响13人  潘志峰

今天,我依然在听音乐,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享受;这次不推荐给大家听了,因为这个享受似乎是包裹我的硬壳了。

十五年前,我与她结缘。她就像是一剂良药,治愈了我身上的种种病痛。她让我在烦躁时冷静,让我在颓废时振奋,让我在脆弱时感受力量,让我在冥想中豁然开朗……是的,于我而言,她就是这么神奇,让我在痛苦中忘我,在得意时认识自我,在失眠中入睡,在劳累中解困……更重要的是,让我在寂寞的煎熬中去享受,一种关于孤独的享受。

于是,没有经历太多人情世故,却体会了种种浓情淡思;没有走遍千山万水,却似乎已欣赏了种种美景;没有读太多的书,却似乎总能感受到些许启示。

就像大家说的,听乐赏乐完全是一个人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心情、知识架构和审美观念总有差别,对于音乐的感受和喜好也就千差万别,就像同样的一首史诗音乐,有的人听了感觉是打鸡血,有的人却会认为很闷,甚至还有人会觉得想睡觉。所以,要听音乐,独自去吧,去享受自己的孤独就好。

甚至,此刻的自己和彼时的自己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的一首,以前听了没有任何感觉,现在听了却感动的想哭,以前觉得很好听的作品,现在也会觉得单调乏味,或者本来很很悲伤的曲子,换个环境和心情,就会变的非常唯美,没有半点悲伤。看来,这种孤独的享受,已然足以让自己分裂了。

没错,听音乐是一个人事情。如果说读书写作暴露的是我们内心的“小人”,那么听音乐就会反映这个“小人”内心的故事。无论怎么听、听什么,总有一些东西会触及我们内心的G点和痛点,将我们抓住不放,或者我们自己不想放。只是这些旁人未必知道,能够知道的只是天知、地知、你知、音乐知。

所以,喜欢听音乐的人总会遇到这样一系列问题:口味怪异、装逼太严重、表示不理解……于是,自己就会觉得知音难觅了。尤其是对于在乎的人,这个问题就越发严重:一个人的时候,是享受孤独,而两个人的时候,就可能会演变成寂寞的煎熬了。因为,两人并非知音,没法享受对方的享受,于是本来是能够享受的“孤独”就变成了折磨人的“寂寞”了。

反观自己,自己在这方面的问题是比较严重了。自己喜欢听,就需要投入许多时间,而旁人并不喜欢,也就没有这方面的交流,于是,当别人占用我许多听音乐时间的时候,我就会感到不自在。

与之相类似的喜好还有什么呢?或许,看书也算吧,一个人畅游书海,悠然自得,神交于古今中外,交锋于十寸书卷。虽然很少有人觉得看书不好,但也确实有人是因为看书多,而思维言谈怪异、清高孤傲,没能看到“宽容的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却是变成了书呆子、二傻子。

作为不喜欢运动的我,却是喜欢跑步。仔细想来,这也算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了,跑步不属于竞技,节奏可自己把握,又不用太费神。脚下的路是自己的,大脑的空间也是自己的,可以一边跑步一边思考,几乎可以视为不受外界影响。

听乐、看书、跑步,这一件件都成为了自己关于孤独的享受。有人说,孤独是自成一体的,不用在他人那里得到认可和回应。确实,我在这三件爱好中,完全是自给自足,常常忘却了外面的世界。虽是乐在其中,但也在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将自己套在了硬壳中间。

须知,还有许多自己想多而未做的,喜欢做而未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