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再看海的女儿
ONE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联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猜一猜,上面这段话来自哪。
没错,这是安徒生童话里《海的女儿》的原文。不同于以往的惯常认识——《海的女儿》是个简短多图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文笔优美细致,你看啊,水清得像矢车菊,蓝得像玻璃,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那个年代,可没什么潜水艇,写童话的安徒生全是凭着脑袋瓜子和笔杆子写的啊。
所以单从这个小段里,我们就能看出译本和改编对故事本身的扭曲。成年后,再去翻看《海的女儿》原文,有几个发现。
《海的女儿》TWO 海的女儿不是爱情故事
这个观点我们从故事简介中就可窥见一斑:
《海的女儿》讲述海公主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并通过“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
以前一直以为人鱼公主对王子一见钟情,所以甘愿牺牲自己美妙的歌喉换来与王子并肩行走的机会,是一个甘愿为爱牺牲,单纯执着地平面角色,但重读才发现:
人鱼公主是为了获得不死的灵魂才硬要和王子在一起的。
一方面,人鱼公主作为主角,和姐姐们审美、爱好都略有不同,加之对人类世界的喜欢,早就显现了“出离”的一面。
另一个人鱼公主满心欢喜期待去到人类世界的原因,在于海底世界在故事里实际上是混沌和蒙昧的代表,人类世界则是理性的代表。
从动机方面来说,《海的女儿》就与一般童话故事不同,主要原因还是因其本质并非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关乎成长的故事。
《海的女儿》THREE 成长需要代价
说它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其实还有个重要原因:人鱼公主的一生,有明显的阶段性。
十五岁之前,身处海底,类似于我们的童稚时光,十五岁是个重要转折点,类似于成年。人鱼公主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成长,要获得不死的灵魂,就要让岸上的王子爱上她。
所以她在舍与得之间做了选择:舍弃自己美妙的声音以换得一双腿——换得站在王子身边的机会。为了漂亮得吃点苦——哪怕失去的可是她最珍贵的东西啊。
《安徒生童话》的女主角总是有“美妙的歌喉”,但为了得到某种东西——爱情或解药、道具一类的东西,她们总是要躲不过是去这个东西的命运。
而同样的,梦想幻灭时,姐姐们为了救妹妹,用自己的长发换来了匕首,这似乎也是在说:成长就是不断失去。但在失去的同时,人生的高度、厚度也在不断增加。
FOUR 唯有追求才会不朽
类似于《神曲》经历三层境界,美人鱼的成长,是在对“情爱”的追求、对“不朽”的追求中完成的。她生命的列车必然经过爱情这个站点,也必然超越爱情这个站点,旅途的终点是“永恒的灵魂”而非“王子的爱”。她很清楚,也或许茫然,但她从未停止过追求。
汤锐在评价《海的女儿》时有感而发:“小人鱼苦苦追求的`不灭的灵魂'其实就是安徒生理想中人的生命价值所在,有了这个不灭的灵魂,才能进入生命的高级境界,而人的生命是只有为了追求与奋斗才能获得不朽的价值。”
这句话的脚注应是“因为追求与奋斗本身就是不朽的”。安徒生把人生的意义归于永恒奋斗的生命意识,已经成为他整个童话创作的底色。
参考资料:
《安徒生童话》原文
论《海的女儿》及安徒生的生命意识 周笑海 (著)
《海的女儿》大若木木:
不可爱少女。
偶尔矫情,偶尔拍照,偶尔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