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炒房客,应该醒醒了!
我的一个老乡,几年前他借钱在深圳买了第一套房,前段时间听说在罗湖又买了一套。
一个人,长*宽各1米8,能占多大地方,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买那么多房子,中国人活得有点累。中国人但凡有点钱,就是买房,一套不够,两套,三套......
一个家庭的资产基本上是由房产和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等)构成。
你一旦跟别人讲,你的收入都用来炒股了,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你是不是亏了很多钱。但如果你跟别人讲,你的收入都用来买房了,大部分人的反应是一定赚了很多钱。
放眼全球,中国人大概是房地产最热衷的投资者,买完中国还不算,买到国外去,所以才有“中国人推高悉尼房价、中国人买下了伦敦......”等言论。
除了一套自住房以外,中国人还热衷于房子的投资性资产配置,我这里说的“房子热衷者”主要指这类非自住房投资者,我想他们痴迷于房产有几个因素。
首先,改革红利带来的房价上涨。中国过去30年经济高速发展,所依靠的是城镇化和工业化,而非证券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就是住房面积、住房环境、城市建设的改善。
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58%,以中国10几亿的人口数量,这是几亿人的城市住房需求。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建设落地,大量的人群涌入,助推房价长期上涨。投资房子客观上顺应了国家发展大势,是一波大红利。
第二,80年代第三波婴儿潮火上浇油。1980年中国的出生率是18.21‰,一直维持相对高位,至1987年的高点为23.33‰,此后开始下行,至1990年回落至20‰以下。80年代出生的人,在2000年后达到结婚的年龄,刺激了房子的刚需。
第三,中国缺乏优质的投资渠道。在中国,除了房子,你还能想到什么资产配置渠道。股票、债券等,对于普通家族来说,你最终赚了多少钱,跟整体收益率关联度不大,而是和波动率相关。很多股票,过去涨幅高达数十倍,但有多少人最终拿走了10倍利润呢?很少,可以说99%的人根本就赚不到10倍利润。
股票波动率太高,上蹿下跳,投资者心态很容易被价格所扰动,赚钱效应并不乐观。期货、外汇等,就更不是普通人能玩得明白的。
而房地产从长期来看,价格波动低,所以大家反而容易持有这样的资产。换句话说,除了房子,我们还能买啥?
第四,房子它毕竟是有居住功能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正反馈的,人们总期望住越来越好的房子。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加是一个确定性事件;住房的迭代升级,房子越盖越好也是一个确定性事件;城市的配套越来越好,也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所以,几个正反馈的确定性叠加到一起,映射到房价上,必然是一个长期上涨的反应。
从10年、20年的角度看,中国房价上涨仍然是大概率,但已经不是最佳投资方式。中国城镇化率继续上升的空间没那么大了,叠加人口老龄化、新生婴儿减少等因素,房子的投资回报要打折扣。当城镇化红利结束,房价会回到一个大周期上的横盘阶段。
尤其最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更要谨慎。在未来3年左右的时间内,房价上涨的动能衰歇,大概率会横盘调整。
第一,房地产挤压了资源和生产要素,如今经济低迷,钱再往地产里面流,企业喘不过气来,国家一定会疏导资金往企业端流动。
第二,房价-收入螺旋式上涨模式难以为继。2015~2017的房价暴涨已经透支未来几年的空间,收入没有跟上,没有上涨的基础,房子有价无市,怎么涨。
第三,高企的家庭债务,拉响警报。截至2017年,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接近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的水平。由于民间借贷无法被统计,实际上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第四,房地产长效机制呼之欲出,房产税、租购并举等措施出台。
我想,对于我们80后、90后来说,有生之年,最大的另一个红利叫做“证券化改革”,这是继城镇化之后的另一个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