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语文 语花中华文学

兰溪记(素材版)

2025-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浙江兰溪,这座千年古城枕着婺江与衢江的汇流,自古便是商贾云集之地。行走在兰溪的街巷间,总能遇见一些令人驻足的身影——他们或俯首织机前,或攀援峭壁上,或揉面于晨曦中,用最朴素的姿态诠释着浙江人骨子里的勤劳、务实、文雅与自信。

网络图片

勤劳如织,经纬人生

兰溪纺织业的机杼声已响了千百年。裕欣纺织的车间里,全国劳模章丽清的手指在细纱间翻飞,像在演奏一曲无声的乐章。十七岁辍学入厂,二十载与机器为伴,她将青春织进了每一寸布匹。手指被线头割破,涂点药膏继续练;机器更新换代,她连夜钻研接合技术。"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她的口头禅,成人高中的课本与纺织专业书籍堆满了她的休息室。这种勤劳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将技艺锤炼到极致的执着。同样,金梭纺织的章美华每天工作十四小时,从学徒成长为"中国纺织大工匠",还将"代表码"贴在车间,为百余名外来工子女解决就学难题。兰溪人的勤劳,是织机昼夜不停的轰鸣,是汗水浸透工装后依然挺直的脊梁。

务实若磐,脚踏实地

在兰溪市女埠街道女埠村马岭岗自然村,王赛华用11年的坚守诠释了何为"一诺千金"。自2013年起,她每天在上班和照顾家庭之余,风雨无阻地帮助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邻居叶国忠——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打扫房间,甚至在他腰椎间盘突出无法行动时,与家人一起抬他上床休息。这位身高仅70公分的邻居与她并无血缘关系,她却将其视为亲人,用行动证明"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兰溪人的务实精神,是无需豪言壮语,只需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是将承诺化作生活日常的朴素坚守。

文雅似竹,匠心传承

游埠古镇的晨雾中,"六指师傅"柳历清正在贴酥饼。一炉170个,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他左手天生六指,却将缺陷化为特色,遵循古法配比:一炉四斤肉,一碗白糖,糖浆刷得薄如蝉翼。酥饼出炉时形如秋蟹,咬下去"咔嚓"一声,咸鲜的梅干菜肉香便在舌尖绽放。而在大店口,驼背篾匠周雪其佝偻着身子修补竹器。他做的"鞋箩"曾是姑娘们最体面的嫁妆,如今虽风光不再,仍坚持为老人免费修补竹席,"一条好竹席能用六七十年,传子传孙"。兰溪人的文雅,藏在酥饼层叠的起酥里,隐于竹篾交织的经纬中,是对传统手艺近乎虔诚的敬畏。

自信如江,奔涌向前

四散里山村的妇女们,将芒花扫帚扎成工艺品。她们天不亮挑担下山,走几十里路到女埠、厚仁叫卖。面对压价,她们咬咬牙:"一毛五卖了吧!"但转身又上山砍芒,周而复始。这种自信不是张扬的呐喊,而是修鞋匠盛宝仙十八年如一日守在巷口的淡然。邻居将快递暂存她处,迷路孩童在她摊前获救,面对子女"别做了"的劝说,她答得坦然:"靠劳动赚钱,我很喜欢"。兰溪人的自信,是明知生活艰辛,依然笑对朝阳的从容;是把平凡活成传奇的底气。

兰江水常泛着金光,倒映着两岸的烟火人间。这里的人们或许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用织梭、承诺、擀面杖和篾刀,在时光里刻下了最生动的注脚。勤劳织就岁月,务实夯筑根基,文雅滋养心性,自信照亮前程——这便是兰溪,这便是浙江人血脉里流淌的精神密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