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越来越觉得皮囊下的灵魂才是更值得去塑造的,我相信人的内在会随着时间慢慢的去影响一个人的外貌,体现出来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的。
你的样子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再优秀的作者也不能代替你思考,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他是工具;当他在思考的时候你是工具。
我觉得是设计其实是一门思考的技术,相比较艺术而言,设计师更要去思考如何输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让其合理,然后是印象深刻,再然后接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然而,当我刚入行的几年,总会觉得自己是工具,因为当你只局限在技能上被动实现上,这是不可避免的。
低端的人”都偏爱输入(输入: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去吸收各种信息),而“高端的人”更偏爱输出(输出:把自己的思想和所收获的传递出去),因为输出比输入要累很多,它多了一个反刍、咀嚼和表达的过程。
从小的教育学习中,我们都属于被动学习,并且输出的结果展示方式以成绩所展现的数字为主。这就是一个输出方式的根本问题
想要把所学知识更好的拓宽 加深,分享类型的输出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过程中,要去思考输出的表达形式,就是一个灵活的方式。
我希望我能有效的输入之后,更能灵活的输出。
第一序改变 认知迭代 心理学 经济学 商业理论
我们常看的书基本上都无法让我们的认知产生的变化,基本上我看书除了主题阅读类的专业书,其他的书比较随意而为。
希望在未来能从另外的角度去看书,获得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我们努力,并不是为了对抗命运,而是不断试探命运留给我们的空间究竟有多大。这个,如果不努力,你永远猜不到。
大部分人都会迷茫,有人会通过努力的各种方式想去做出改变,为了是能看到不一样可能性。有人会在忙忙碌碌中,得过且过。
不求目的的学习都是作秀,不问效果的努力都只是在浪费时间
紧跟着上面的努力的目的来说的这句话。
可能是现在的竞争压力过大,市面是的书,各种打着努力的招牌,大部分的学习和努力并不是为了show给别人看,这是一个内在的变化。
方法和方向也尤为重要,方向错了,只会南辕北辙。距离目标原来越远。
如果天空总是黑暗,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我喜欢这句话,活着要用更好姿态面对。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