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看得很清楚叫“明察秋毫”,“秋毫”是什么东西?
2023-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点点云中鹤
“明察秋毫”常用来形容看得很清楚,能深刻洞悉事理。毫者,毛也。中国古代书写用的毛笔,视所使用动物毛皮不同,有“狼毫”、“羊毫”等之分。秋毫,指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明察秋毫意指连动物身上新长出来的细毛都能看清楚,极言观察之细微,引申为洞悉事理,与“洞若观火”义同。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对梁惠王说:“能够观察到秋天动物新长出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一车柴草,王同意吗?”惠王说:“不同意。”孟子就又说:“现在恩德足以施及鸟兽,而实际百姓还没得到任何好处,这是为何?一根羽毛都不举,那是没有用力;一车柴草看不见,那是没有用眼睛。不爱护百姓,那是没有恩德的表现。所以名义上称王却没有王的功德,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好。”
这番话是劝谏惠王行仁政于天下。文中“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是“明察秋毫”的直接来源,意指观察入微、明白事理。如清朝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