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应用
婴儿一开始不会走路,长大后可以边走路边看暴漫,这是什么原因?大人边看暴漫边走路,撞电线杆又是什么原因?
先说说边走路边看暴漫,经常看到街边路人边走路边低头看手机,需要关注王尼玛播到哪一条新闻了,那他某一秒是否要思考他要抬起那条腿,拐弯时要不要迈大步,路不平时是否要绕道。当然不用,在没有意识觉知的情况下,几乎不用注意迈开那条腿,就能够完成走路这项动作,这就是自动加工“无需有意识控制,很大程度是在没有有意识觉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少或几乎不需要注意,作为并行加工进行(即许多操作同时进行或至少没有特定的顺序),且相对比较快”。但是你知道吗?婴儿一开始不会走,先由大人搀扶,先迈开一条腿,而后再迈开一条腿,一步两步三步的反复重复后,才慢慢学会的。当遇上一点点陡坡,就会摔倒而要重新思考腿改怎么迈,幅度要怎么控制,这样需要高度注意,一次只能做一件事的学习走路过程就是控制加工“需要有意识控制,这些加工是按序列进行的,即每次加工一步, 且花相对长的时间执行”。婴儿一步一个脚印的练习,经过反复摔跤碰撞,跌跌撞撞最后平平稳稳的走路过程就是控制加工转自动加工的过程。通常,控制加工经过反复练习可以转为高度自动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大后走路不需要注意力,可以边走路边看暴漫。
那么熟练走路后边看暴漫又撞电线杆是什么原因?如下楼梯时,走着走着到底了还是大力迈腿导致一个趔趄。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或过失。其中一个原因是自动加工不合时宜的无视有意加工。撞电线杆也是一样,走路本身是自动加工的事,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注意力应该要检测到前方出现电线杆,该想想下一步改继续迈腿还是绕弯了。这主要是因为暴漫占用了全部视觉注意力没留意到电线杆,也无法控制加工了。所以说走路撞电线杆是自动加工不合时宜的忽视控制加工。
由上我们知道。1.自动加工效率较高;2.控制加工可经过训练转自动加工;3.遇到新情况需要重新引起注意,避免自动加工不合时宜的出现造成失误。那么这些现象改如何应用在工作中?
工作中我们遇到非高要求工作的事情,按照高标准做。高要求工作按照低标准做。这都是自动加工不合适的忽视控制加工的原因。具体案例,如遇到平台来一个设计需求,因为之前的5/6个设计需求都按照UI3.0标准做好了。这一次来一件新的工作也按照UI3.0标准做,分析业务角色场景,详细安排提供计划,结果这事领导知悉后发现不需要UI部门做,最终草草结束。这其实是我们习惯将新设计需求做为UI3.0高标准设计,已经成为自动加工。当一个新工作来临时甚至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同,要做什么区别处理。
那么解决这一问题呢?自动加工转控制加工中间最重要一环是要重新获取注意,不要习惯性自动加工。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些机制让捕获注意。笔者的建议是,利用注意的信号检测原理,给一项需要经常做的工作下定义,描述特征。如UI3.0高标准设计的事情是这样的:1.xxx版本内的项目;2.项目组主动愿意付出资源,3.开发框架允许;4.UI资源允许。一项工作来临先检查这些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就继续,不匹配需要分配注意力分析思考或与上级沟通重新控制加工。换个方式理解,将工作灵活拆分成固定的部分和应变的部分,固定部分让自己形成自动加工,应变部分自己能快速反应自己应该使用控制加工。又比如设计标准定义的固定部分是:李美平等重要领导交代的设计,项目组已加入立项清单的高标准。其他非项目组,或非立项清单的需要重新分析。
最后总结,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是人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可以来往转化的过程。在工作中有一些处理原则。1.自动加工的效率更高,可以尽可能将工作自动化分布罗列补助,如每周工作汇报填写excel,不用每次想要汇报哪些信息。2.反复出现的工作容易成为自动加工,可以定义固定属性特征与灵活变化属性,提高固定的效率注意灵活属性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