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紫云山
襄城县城西北40里处有座紫云山。4月7日我去游玩。
上午九时,我乘车出发。上午十一时,我便来到紫云山前,山门修葺一新,形状如屏,周身涂彩,华丽清新。
山门的北边有一条小道,我沿此道行。但见芳草侵道,杂花生树,荆丛树密,黑蝶乱飞。
这里的蝴蝶都是黑色的,数量也多。它们翩翩起舞,自由自在。这时,一只黑蝶栖落在我的挎包上,我欣然问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这只黑蝶又款款飞去。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此时,黑蝶是好的旅伴,幸甚至哉。
攀行间,前方或左右不时传来野鸡“咯咯”的叫声,但只在此山中,林深不知处。
山路崎岖不平,我爬高上堤,一会便气喘吁吁了。不时,还有山蜂、蜜蜂从身边飞过。为了安全,我决定走大道。登上一山阜,放眼望,寻找人头攒动处。
下午一时,我来到大槐洞前。此洞位于半山腰,洞前平坦处有家小吃摊。我坐下休息,顺便要了一碗凉粉。此洞,原为自然山洞,后来修建成防空洞,长约260米。进洞,洞内幽暗寒凉,有两条支洞,耳洞众多。
出了山洞,有一条石阶通往山顶,我拾级而上,满山坡尽是槲树,弥你的眼。槲树坚实、弯曲,上下披叶,叶稀疏,形状似龙。细看叶片,状如虎爪,亦是奇特。
山顶平坦,开阔,树木高大而种类多,空气清新而凉爽,真是自然大氧吧,适合休息、养生。此时,已有几十个游人在树干间结网,他们躺在网内,或睡觉、或看书、或吃零食,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我想那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
下午二时,我开始下山。
约三时,我游到紫云书院。
此时的紫云书院已经过扩建,是颇具规模的仿古建筑群,也规制。
我漫步观赏。从观月亭下来,前面有条小河,水清浅,静流无声,桥面简约,只有旧碑碣覆盖,看着上面残缺不全的碑文过桥,也别具情趣。桥两边有青石栏杆。过了石桥,便是书院的第一道门,名曰:棂星门。此门用青石砌成,样子像城门,门顶有楼。二道门阙是牌坊式的,通体青石雕造,工艺精湛,上有金字楹匾,书曰:金聲玉振。阙后是宽阔庭院,钟鼓楼东西对望。过了二道门阙,我才看到紫云书院的正门,真有点千唤万呼始出来的感觉。这就好像一座京城,过了外城,还有内城,过了内城,才是皇城,这皇城才是这座城市的核心部分。
乍一看,紫云书院的正门挺像嵩山少林寺的庙门,红墙青瓦,古朴端庄,门楣正中用行楷书写着“紫云书院”四个镏金大字,字迹浑厚严谨,溢光流彩。进得正门,院中有两两棵古柏分列左右,苍劲挺拔,有文人形神。这两棵古柏,是当年李敏创建紫云书院时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了。
对着正门,便是大成殿,殿内端坐着紫云书院的创始人李敏的塑像,身着官服,面色沉静。塑像背后的墙上有书曰:身在庙堂,体恤民疾,改革赋税,丁忧乡人,修筑书院,恩泽后世。
大成殿右边的崇德殿内,墙上写着李敏的简历和紫云书院的由来。大致如下:明成化四年,资政大夫、大子少保、户部尚书李敏在位浙江按察史期间,母亲故去,回乡守孝三年。期间,他常常漫步紫云山,见山色秀丽,幽静、就建了三间书屋,读书讲学。成化十八年,皇帝下诏赐名紫云书院,扩建殿宇堂斋,最后建得像文庙一样。成化十九年,因为身体病,李敏上书乞归,养病于紫云书院,与诸生讲习程颢、程颐等所著之书,立为条约,其躬行实践,彬彬有礼学之风,一时著称中州。
院内左边是宣圣堂,内墙上有孔子门下七十二贤图像和简介;右边是诸贤堂,内墙上有二十四孝子的图像与故事。
紫云书院的后面,修建有登山的千级石梯,石梯始端矗立着李敏的石像,高丈许,他面带微笑,注视着前方;石梯尽处矗立着孔子的石像,高丈许,他同样面带微笑,注视着前方。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认为:山不在高,有贤则名。贤人常有,仙人谁见?一家有贤,俱家也兴;一村有贤,村风亦正;一地有贤,泽及众生。若襄县不出贤人李敏,哪来紫云书院,若无紫云书院,哪有今天的紫云山风景,可见贤人的作用之大呀!
下午四时,我乘车回返。
201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