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也疯狂:遥看古代高考那些疯狂的事情,是在下输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科举制的真实写照,有朝一日成为天子门生始终是古时读书人的夙愿,正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学而优则仕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科举制的最基本印象,殊不知考场内外还有数不尽的荒唐事。
乡试是省级科举考试,考场设在各省的贡院。从外观上看,贡院是一个极其宽广的大庭院,庭院里面划分出众多排列有序的小院子。每个小院子又分成数排纵深4尺、宽3尺的小隔间,此即为“号舍”,每舍可容一名考生。从进考场的那一刻起,一直到考试结束的几天几夜里,原则上考生不可以离开号舍。
可五谷轮回是天道,屎溺之事不可免。如果有考生需要小便倒还好说,自带夜壶,在号舍里自行解决就可以。但大便恶臭异常,所以考生在请“出恭”并得到许可后方可离开自己的号舍。而且考生被要求临时上交试卷,考官则会在该试卷上不紧不慢地盖上一枚黑色印章,俗称“屎戳子”。
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阅卷人如果遇到盖有“屎戳子”的试卷,十有八九会扔在一边,这也就相当于变相禁止科举考生在考试期间大便。供考生大便的粪桶就在贡院的尽头,最靠近粪桶的号舍被称为“臭号”,此号臭气熏天,蚊蝇肆虐。除非有超乎常人的定力,否则是绝对不能安下心神考试的。
据说曾经有一位学识超群的考生不幸被安排坐在“臭号”里考试,这个倒霉虫连续几日被熏得神志不清,发挥失常落榜了不说,回家之后还得了一场大病。故而在考生之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即科考时谁若是轮到了臭号,那一定是其平时败尽了人品或者祖上不积德才招致如此祸患。
可以说,这一项反作弊手段,使得大部分的科举人不仅仅是精神,肉体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怪不得古代的高考录取率这么低了。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挥啊。
当然这种略显不人道的做法也是为了防作弊才想出的无奈之举,毕竟对于任何考试而言,作弊与防作弊都是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