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书法教学必备
![](https://img.haomeiwen.com/i4006950/8326a8ee37fc536b.jpg)
偏旁部首
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古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称为“旁”,如今合体字各部位的部件统称为偏旁。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如“语”字,由“言”和“吾”两个偏旁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两个偏旁组成;“问”字由“门字框”和“口”两个偏旁组成。
中文名:偏旁部首
左方称:“偏”
右方称为:“旁”
统称:偏旁
“偏旁部首”常常连在一起说,于是有些教师就认为“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这是一种误解。偏旁和部首,虽然有某些联系,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分类
在分析字形时,常常提到“部首”这个术语,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附表”里有《部首名称表》。那么,什么是“部首”呢?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偏旁中,部首的数量很少,常用的不过一百多个,前面提到的《部首名称表》列出的部首是99个。大量的偏旁是表音成分,主要是声旁,常用的有一千多个。声旁中将近90%是独体字,如“偏”、“驾”、“固”等字中的“扁”、“加”、“古”,这类声旁叫做“成字声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那些构字能力强的成字声旁叫做“基本字”。
把表义的偏旁叫做“部首”,起源于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古代字典。古代字典给汉字分类采取“据形系联”的方法,把具有共同形旁的字归为一部,以共同的形旁作为标目,置于这部分字的首位,因为处在一部之首,所以称为“部首”。如“妈”、“妹”、“妙”、“姑”等字,具有共同的形旁“女”,“女”就是这部分字的部首。
两种部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首”这个术语因使用场合不同而存在两种含义。识字教学中所说的“部首”,通常是指合体字的表义偏旁,分析字形时常提到的“三点水”(氵)、“提手旁”(扌)“四点底”(灬)等,就是这类部首。这类部首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可以叫做“识字部首”。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有“部首检字表”。在教给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也用到“部首”这个词语,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部首可以叫做“检字部首”。
识字部首同检字部首大部分是重合的,如“提”字,识字部首是“扌”(称“提手旁”),检字部首也是“扌”(称“扌部”)。两者虽然都叫“部首”,又大部分重合,却不是同一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
1.首先是内涵不同。识字部首是表义偏旁、构字部件,检字部首是某一类字字形上的共同标志。识字部首有“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具体名称,如“言字旁(讠)”、“雨字头”(雨)、“马字底”(马)、“同字框(冂)”等,而检字部首统称为“某部”,如“丶部”、“亻部”、“亠部”等。
2.其次是作用不同。识字部首有利于字形字义的识记,检字部首有利于字的检索。例如“雉”,是一种鸟,按识字来说,只能归入“隹字旁”,但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可以归入“矢部”,另如“席”、“堂”、“耀”、“功”、“恙”等字,按识字来说,只能分别归入“巾字底”、“土字底”、“光字旁”、“力字旁”、“心字底”,但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却可以归入“广部”、“?部”、“羽部”、“工部”、“羊部”。
3.再次是固定程度不同。识字部首是固定的,例如“语”字,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说它的部首是“言字旁"(讠);检字部首是临时性的,例如“臻"字和“恭”字,在检字目录里都属“—部",离开检字目录这个环境,谁也不会说它们的部首是“横部"。
4.两种部首涉及的范围也不同。识字部首范围小,只有合体字才有识字部首;检字部首范围大,合体字的部件、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的笔画,都能作为检字部首。例如“和”字,本义是“以声音相呼应”,“口”是形旁,“禾”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口部”,又归入“禾部”;“棠”是木本植物名,“木”是形旁,“尚” 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木部”,又归入“?部”;再如独体字“果”和“中”,检字部首都是“丨部”,合体字“疑”,检字部首是 “丿部”。
部首列举
01画: 丨 亅 丿 乛 一 乙 丶乚
02画: 十厂匚刂卜冂亻八 人入勹 儿 匕 几亠冫丷冖讠凵卩阝刀 力 又 厶 廴
03画:干 艹 屮 彳 巛 川 辶 寸 大 飞彑 工 弓 廾 广 己 彐 巾 口 马 门 宀 女 犭 山 彡 尸 饣 士 扌 氵 纟 巳 土 囗 兀 夕 小 忄 幺 弋 尢 夂 子
04画: 贝 比 灬 长 车 歹 斗 厄 方 风 父 戈 卝 户 火 旡 见 斤 耂 毛 木 牛 牜 爿 片 攴 攵 气 欠 犬 日 氏 礻 手 殳 水 瓦 王 韦 文 无 毋 心 穴 牙 爻 曰 月 爫 支 止 爪 车
05画: 白 癶 甘 瓜 禾 钅 立 龙 矛 皿 母 目 疒 鸟 皮 生 石 矢 示 罒 田 玄 疋 业 衤 用 玉
06画: 臣 虫 而 耳 缶 艮 虍 臼 老 耒 米 糸 齐 肉 色 舌 糹 网 西 覀 行 血 羊 页 衣 羽 聿 至 舟 竹 自
07画: 辰 赤 辵 豆 谷 龟 角 里 卤 麦 身 豕 辛 言 邑 酉 鱼 豸 走 足
08画: 采 齿 非 阜 金 隶 黾 青 鱼 雨 隹 釒
09画: 革 骨 鬼 韭 面 食(飠) 首 香 音
10画: 髟 高 鬲
11画: 黄 鹿 麻
12画: 鼎 黑 黍
13画: 鼓 鼠 裏
14画: 鼻
17画: 龠 [1]
偏旁名称
偏旁 名称 例字
冫 两点水:次、冷、准。
冖 秃宝盖:写、军、冠。
讠 言字旁:计、论、识。
厂 偏厂:厅、历、厚。
匚 三匡栏:区、匠、匣。
刂 立刀旁:列、别、剑。
冂 同字匡:冈、网、周。
亻 单人旁:仁、位、你。
勹 包字头:勺、勾、旬
厶 私字:允、去、矣
廴 建之旁:廷、延、建
卩 单耳刀:卫、印、却。
阝 左耳旁:防、阻、院。
阝右耳旁:邦、那、郊。
氵 三点水:江、汪、活。
丬 将字旁儿:壮、状、将。
忄 竖心旁:怀、快、性。
宀 宝盖头:宇、定、宾。
广 广字旁:庄、店、席。
辶 走之旁:过、还、送。
土 提土旁:地、场、城。
艹 草字头:艾、花、英。
廾 弄字底:开、弁、异。
尢 尤字旁:尤、龙、尥。
扌 提手旁:扛、担、摘。
口 国字匡:因、园、图。
彳 双人旁:行、征、徒。
彡 三撇:形、参、须。
夂 折文:冬、处、夏。
犭 反犬旁:狂、独、狠。
饣 食字旁:饮、饲、饰。
子 子字旁:孔、孙、孩。
纟 绞丝旁:红、约、纯。
巛 三拐顶:甾、邕、巢。
灬 四点底:杰、点、热。
火 火字旁:灯、灿、烛。
礻 示字旁:礼、社、祖。
王 王字旁:玩、珍、班。
木 木字旁:朴、杜、栋。
牛 牛字旁:牡、物、牲。
攵 反文旁:收、政、教。
疒 病字旁:症、疼、痕。
衤 衣字旁:初、袖、被。
𡗗 春字头儿(chūnzìtóuer) 奉、奏、秦
罒 四字头:罗、罢、罪。
皿 皿字底:盂、益、盔。
钅 金字旁:钢、钦、铃。
禾 禾木旁:和、秋、种。
癶 登字头:癸、登、凳。
米 米字旁:粉、料、粮。
虍 虎字顶:虏、虑、虚。
竹字头:笑、笔、笛。
足 足字旁:跑、跳、跃。
车 车字旁:斩、转、轮。
目 目字旁:眼、睛、眈。
分辨部首口诀
形声取形不奇怪,包围结构都取外。
左右相等左边找,左右不等常取少。
上分下合取下面,其余取上不取下。
独体字形按整体,部首不明取起笔。
![](https://img.haomeiwen.com/i4006950/8740c57bd7661e3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06950/b418937104ed90a5.jpg)
附:《三字经》-学生必背
【宋】王应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4006950/51f8a98630980c6e.jpg)
《三字經》全文繁體版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2.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4.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8.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9.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10.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4006950/de0ff494b5f75b55.jpg)
11.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4.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16.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18.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19.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
20.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https://img.haomeiwen.com/i4006950/f68ffb6c16e04460.jpg)
21.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22.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23.曰岱華蒿恒衡此五嶽山之名
24.古九州今改制稱行省三十五
25.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26.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27.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28.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29.稻梁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30.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31.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32.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33.酸苦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
34.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35.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36.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37.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38.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39.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40.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41.此十義人所同當師敘勿違背
42.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43.禮樂射禦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44.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45.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46.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47.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48.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49.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50.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51.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52.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53.中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
54.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55.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56.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57.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58.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59.有國風有雅頌號四詩當諷咏
60.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61.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62.爾雅者善辨言求經訓此莫先
63.古聖著先賢傳注疏備十三經
64.左傳外有國語合群經數十五
65.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66.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67.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68.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在上世
69.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70.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71.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72.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73.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74.周共和始紀年曆宣幽遂東遷
75.周道衰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76.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强七雄出
77.嬴秦氏始購並傳二世楚漢爭
78.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79.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80.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81.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82.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
83.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84.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85.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86.梁唐晋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87.趙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88.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
89.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90.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
91.權閹肆寇如林李闖出神器焚
92.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93.由康雍曆乾嘉民安富治績誇
94.道鹹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
95.同光後宣統弱傳九帝滿清歿
96.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
97.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98.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99.後漢三國志四兼證經參通鑒
100.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101.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102.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103.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104.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105.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106.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107.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108.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109.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110.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111.彼既成眾稱异爾小生宜立志
112.瑩八歲能咏詩泌七歲能賦棋
113.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114.蔡文姬能辯琴謝道韞能咏吟
115.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116.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117.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118.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119.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120.幼習業壯致身上匡國下利民
121.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122.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
123.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經》,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而覈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4006950/427a04683b3b09eb.jpg)